說起萬花莊村名的來歷,村里的老人們說,這要從明代大儒方孝孺說起。原來,方孝孺不僅學問大,而且為人方正,剛直不阿,明太祖朱元璋有意把他培養成治理國家的棟梁,將來輔佐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元璋死后,明惠帝朱允炆即遵太祖遺訓,召令方孝孺進京,并委以重任。朱允炆采取削藩措施,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難”,經過四年戰爭,朱允炆戰敗,不知所蹤,朱棣進了南京城,準備登上大寶。朱棣仰慕方孝孺才名,就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深受明惠帝知遇之恩,不僅不擬寫詔書,反而大罵燕王篡位。朱棣大怒,在誅殺方孝孺九族的同時,也把他的學生和朋友全部殺死,史稱“誅滅十族”。但是,方孝孺有一個侄子,因為外出辦事,僥幸逃過這場屠殺。據說,他聞知南京的兇信后,就逃到武陟縣村北現在的萬花莊。他不敢再用原來的方姓,就以當時已有的簡化“萬”字為姓。 “萬”字上加一點即為“方”字,這樣可以方便子孫記住祖先的姓氏;“方”字上去一點即為“萬”字,表示頭被砍掉,目的就是向后世暗示方姓曾在當時遭到滅門之災。這個人有種花的手藝,就在那里以種花為生。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那里到處都是花園,又因他姓萬,人們就稱那里為萬家花園。后來,他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人口日繁,那里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村子,人們就叫它萬花莊。后來,其他姓氏也有人口遷來,這個村子也就大了起來。明朝后期,方孝孺獲得平反昭雪,萬姓人改為原來方姓,但這個村名,卻沒能夠改過來,萬花莊村名就這樣一延續到現在。
今天,萬花莊已無方姓人家,但村里保存有一個乾隆二年打制的碓臼,上面刻有方、高二姓共有此物人姓名,說明最晚在乾隆初年,這里還有方姓。(焦作晚報 王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