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是解放區環衛處的一名普通維修工,從小就愛發明創造。上職業高中時,航模開啟了他的飛行夢。
上高中那會兒,韓濤和一些男同學迷戀上了航模,和伙伴們不同的是,他總愛將買來的航模拆開,了解它的“五臟六腑”后,再根據說明書,將其組裝好。漸漸地,他成了班里的“拆模專家”,也是玩航模玩得花樣最多的人,一些學校常邀請韓濤到他們那里進行航模表演。
不過,隨著韓濤的成長,他已不滿足僅僅使航模飛上天,開始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翱翔藍天。
韓濤的第一次飛翔
時光飛逝,轉眼韓濤人到中年,但他從沒有放下自己的飛翔夢,他把自己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和鉆研航空知識方面。
2005年,韓濤得知市龍源湖公園有一架廢棄的滑翔機要出售,工資不高的他拿出1萬元將其買下,并又花了2萬元從民間收回了大量散落的飛機零部件。隨后,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最終讓這架滑翔機“起死回生”。
“飛起來了,飛起來了。”2006年2月份,在圍觀市民的一片喝彩聲中,滑翔機開足馬力在水面上滑行了40多米后,突然騰空而起。正當人群報以熱烈掌聲時,剛剛飛起2米多高的滑翔機卻突然一頭扎進了水里,韓濤的第一次飛行就這樣失敗了。
“那次實在是比較盲目的,其實很多飛行的技巧都沒掌握好就匆忙上陣了。”韓濤說,那次飛行讓他認識到,實現夢想并非僅憑激情就行的。
終于實現藍色夢想
第一次飛行失敗后,韓濤并沒有放棄夢想,后來看到有玩動力傘、滑翔傘的,他突然醒悟:這是他最可能實現夢想的方法。
2007年,韓濤專門到安陽跳傘基地學習動力傘、滑翔傘的飛行技能。回到焦作后,韓濤就找來鋁合金、木板、廢摩托車的零部件,根據資料,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自制了動力系統。
現在,每當天氣晴好時,韓濤就會和朋友來到中站生態園,駕駛著自己的滑翔傘在藍天上翱翔。“我的飛行夢想終于實現了。當我張開五顏六色的滑翔傘,依靠風力和速度,從高山上騰空而起時,清風掠過耳際,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感覺非常幸福。”他高興地說。
單位里的發明能人
“我們叫他‘十二能’,他的發明創造為我們單位每年節能降耗近2萬元。”同事吳術學這樣評價韓濤。
在同事眼中,韓濤除了愛動手搞發明,喜歡飛翔外,沒有其他什么愛好。工作中,他發明的“懸掛鉤吊掛架”,獲得了國家專利。
韓濤說:“人活著總得有點追求吧!搞發明創造,既實現了我的夢想,也能為單位出力。我就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原標題:一位維修工的飛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