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文明的最早記載,是孟縣子昌村裴里崗文化的一些物證。如果把這些證據還原一下,大約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遠在8000多年前的懷川平原上, 就已經有了原始的村落,當時的懷川平原,黃河、沁河交匯,土地肥沃,林木蒼郁,野獸眾多,是不可多得 的人類棲息地。而且這里山清水秀,日照充分,漁牧農林皆宜,對于當時生產力十分落后的原始村落而言,這是個理想的風水寶地。眾多的部落相繼移居到 這里,才開始有了摩擦、沖突和戰爭。到后來,禹分天下的時候,這里屬于冀州,若非要給先人安個名分,這里可能是夏時某一位帝王的領地。因為夏朝的第七位皇帝杼曾在濟源建都,那么,他的族人和后代理應在帝都附近居住。
夏 朝末年,由于統治者的高層腐敗,使得民怨迭起、群雄紛爭。起源于河北西柏坡一帶的商氏部落剽悍強盛,日益壯大,統治者已經沒有力量將這些反對勢力消滅。所 以,武力漸強的商人一路南下,占領了黃河以北地區。商人到新鄉原陽一帶后被黃河阻隔,無奈之中折向西行。在焦作西南府城一帶,商人又遇沁水,只好駐扎下 來,和夏人隔河對峙。為了積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商人逐漸將軍事重點和政治中心向南移,形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軍事和政治中心——商代雍城(雍是周文王之 子的封號)。商人以雍城為軍事和政治基地,形成戰略優勢后渡河作戰,滅夏于今日洛陽的偃師。由此可見,早商時期焦作在全國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商 朝建立后,焦作不僅是商朝的軍事基地,而且是皇家休閑娛樂的后花園。數百年后,商朝重蹈了夏朝的覆轍。由陜西而來的周朝軍隊從孟津渡河,在焦作一帶整編、 集結、占卜、誓師,也可以說周朝滅商的部隊的集結地幾乎全在焦作。由于在焦作地區有了良好的軍事準備,周朝的軍隊才能在今日新鄉北部的牧野一戰中獲勝,從 而滅掉了商朝。這一段歷史在焦作留下了很多印記,焦作的許多地名都是在這時候產生的,如修武、待王、演馬、馮營、王召、寨卜昌等。如果說牧野之戰是中國歷 史上一曲慘烈的壯歌,那么焦作就是譜寫這首壯歌的地方。在這之后的兩千多年,焦作地區的種族應無大的變遷,充其量是山西一些小股的難民,到這里零星安家。
但是,在元末清初,由于戰爭和自然災害,焦作的人口和經濟都開始蕭條。明洪武年間,焦作地區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當時,由于連年戰亂,加上黃河頻頻決口,懷川 地區已是人煙稀少,昔日的繁榮和富庶已蕩然無存?吹竭@片美麗的平原上的凄慘景象,朝廷決定從山西洪洞縣大規模移民,這在焦作地區各縣的史志上都是有記載的,所以,今天的焦作本地人,有相當一部分應該是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
焦作歷史悠久,古稱山陽,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地,商及西周屬畿內地。春秋戰國時期,初屬鄭國,后屬魏國。秦朝屬三川郡轄;西漢屬冀州河內郡;唐代改屬懷州;明朝隸屬河南省懷慶府;民國初屬河北道,民國27年屬豫北道,民國28年直屬河南省。焦作自北朝、東魏時期,沿至中華民國,一直屬修武縣轄。1910年始設焦作鎮,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公署領導。1946年國民黨軍隊占領焦作,恢復焦作鎮,仍屬修武縣轄。1948年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改焦作鎮為焦作縣,1949年中央政府將焦作縣改為焦作礦區,1956年,焦作礦區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82年劃為省轄市。1983年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1986年,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縣劃歸焦作市管轄。1997年濟源市改為省轄市,歸省直接領導,F在焦作市共轄修武、博愛、武陟、溫縣四縣和沁陽、孟州兩個縣級市以及解放、中站、山陽、馬村、高新技術開發區五個城區,計117個鄉、鎮、辦事處,1799個行政村。全市總人口333.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0.91萬人,占30.3%;農業人口232.65萬人,占69.7%。
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地。
商及西周屬畿內地,分屬雍、邗、溫三國。
東周為晉南陽地,戰國時屬魏、衛二國地。
秦屬三川郡,西漢屬冀州河內郡。
東漢屬司隸部河內郡。
三國屬魏國冀州河內郡。
晉分屬司州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南北朝分屬司州河內郡、滎陽郡。
后魏分屬懷州河內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恒農郡。
隋分屬河內郡、汲郡、滎陽郡。
唐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內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滎陽郡。
五代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
北宋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寧軍制、京畿開封府。
元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
明分屬河內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
清屬河南省懷慶府。
1913年,河內縣改為沁陽縣。
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
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 月改為焦作縣。
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56年7 月9 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
1959年12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60年8 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并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并入沁陽縣。
1961年10月5 日,恢復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
1974年1 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
1982年3 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