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 月1 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6年1 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
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
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
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
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 個鄉(鎮)辦事處。
如 今,焦作正在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旅游和文化改變上世紀形成的煤城形象,其奇妙秀麗的山水吸引著中外人士紛至沓來,讓人贊不絕口。而文化作為一個地域的根基 和內涵,應該成為焦作的亮點之一。為了突出焦作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突出焦作歷史文化特色、包裝旅游及城市形象,搭建起博大的歷史文化舞臺,焦作著力宣 傳了韓愈、李商隱、朱載土育、許衡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他們是焦作的驕傲,也是焦作文化的代表。商周文化是焦作歷史上最厚重的基調,西晉、唐、宋之后的 文化名人則是點綴在文化背景上閃亮的珍珠。
目前,我市5個城區內共有各類古遺址49處、古墓葬43處、古建筑42處、石窟寺及石刻34處、近現代文物建筑25處,其中相當一部分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文 物古跡凝聚著城市的興衰,對城區內的文物古跡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開發、利用,是關系到發展文化產業、營造文化氛圍、豐富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保護、開 發、利用好文物古跡,讓它們為當地的旅游開發、經濟發展、形象樹立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其他地市有著成功的經驗。如國家級園林城市濮陽市,為增加園林城市的 文化底蘊,投資4000萬元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戚城遺址加以保護和利用,從而為整個城市增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原標題:焦作古代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