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焦作 >> 文化遺產(chǎn) >> 文化遺產(chǎn)知識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武陟縣黃莊大辮戲

2014/2/18 16:59:44 點擊數(shù): 【字體:


    武陟黃莊大辮戲唱腔以說書調和廟宇經(jīng)調為主,吸收地方民間小調,音樂極具原始生活情調,所以也叫“說書戲”、“耍戲”。耍戲演員很注重表演,坤角愛耍辮子,練辮子功。到了清朝,男女人都留辮子,因此演員都練辮子功,人們稱之為“大辮戲”。

    據(jù)武陟縣黃莊三官廟殘碑記載,清乾隆年間(年月不詳)集資重修廟宇,有人捐銀錢、有人捐物料、也有人管飯,唱“大辮戲”。說明200年前大辮戲已深受民眾歡迎。

    另有一說:早在明清時期博愛縣下期城村就流行一種民間小調,稱為“哼小曲”。節(jié)慶廟會等社火活動經(jīng)常演出,非常熱鬧。民國初年(1912年),黃河南岸的江湖戲班到博愛縣下期城村唱戲,是旦角演員都有一條粗大的辮子,甩起來十分漂亮,當?shù)厝朔Q其為“大辮戲”。當時,由村中紳士張生祿(前清舉人)出面,邀請張保光、張保賢、張保明商量出資興辦大辮戲班,遂與戲班班主馬六協(xié)商,請他留下來在此教戲,懷慶府第一個“大辮戲班”成立。

    大辮戲有別于現(xiàn)在的越調,它是越調的前身,著名越調大師申鳳梅最早也是學唱大辮戲的,后將大辮戲改革成現(xiàn)在的越調。大辮戲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由民間流傳的一種高腔曲調演變而來,唱腔婉轉,吐字輕巧,拖腔圓潤,本嗓真音,唱念具有明顯的懷川韻味,富有較強的渲染力,戲劇舞蹈動作也是采納當?shù)氐难砀琛⒑荡⒒疝I等基本動作并吸納京劇、懷梆等劇種的武蹈動作,自成一體,具有明顯的本土特色,逐漸形成一種地方戲曲,俗稱懷越調(僅在懷慶府流行)。

    大辮戲淳樸渾厚,表現(xiàn)形式是說唱加表演。表演有絕技,常常在懷府八縣對臺戲中爭頭彩奪魁首。

    民俗催生了大辮戲,大辮戲又融入了民俗。人們平常生活中說的、唱的、哭的、笑的,都成了大辮戲的重要元素,成為黃河流域文化的一部分。這些都是研究戲劇起源、民間藝術、音樂藝術的活資料,對研究方言和中原文化、倫理道德有重要參考價值。在眾多地方劇種里,大辮戲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唯一性。

    解放后,大辮戲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武陟縣文化館多次派人幫助指導,發(fā)展青年人參加,新老藝人得以傳承,使大辮戲得以保存下來。2008年,武陟縣文化局和下期城村委組織老藝人座談,成立大辮戲保護組織,確立保護措施,搜集整理老劇目,并投入了一定資金,購置了部分服裝、道具、幕布、燈光音響等設備,恢復了劇團活動。

    大辮戲從明清流傳至今,影響廣泛,但是黃莊村能唱大辮戲的人都已年邁,會耍大辮的幾近絕跡。如不及時地加以有力保護,老人過世,大辮戲即成絕唱。

    2009年6月,大辮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原標題:武陟縣黃莊大辮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晚報 2012年5月21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陳家溝遺址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