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國家級“非遺”二股弦缺乏關懷逐漸衰亡

2013/4/16 16:56:43 點擊數: 【字體:


    讓二股弦再唱500年

  □本報記者 劉 洋 本報通訊員 李駿鳴

  立夏。武陟縣大司馬村。

  剛從地里忙完農活的村民丁全安胡亂扒完了碗里的面條,抄起二股弦就出門了。他媳婦狠狠地剜了他一眼,說:“就知道唱戲!唱這么多戲一分錢都不掙,家里的娃上學又該交錢了!”

  丁全安扭頭沖他老婆說:“你懂啥?馬上去外村演出,我們得排練。這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到我這輩兒斷了弦。”

  一邊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股弦,一邊是不掙錢沒飯吃的現實。這正反映出目前二股弦藝術面臨的尷尬、窘迫的境地。500多歲的二股弦藝術,就像是一個久居鄉野的滄桑老人,雖然有著極大的魅力和內涵,卻因缺乏關懷逐漸走向衰亡。

  作為目前全國唯一的二股弦劇團,武陟縣大司馬二股弦劇團正在政府和文化館的幫助下,努力改變這種現狀。

  久居鄉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織布紡花不賺錢,一心想看二股弦。”這句流傳于武陟周邊的諺語充分說明了當地群眾對二股弦的喜愛。在采訪時,丁長勝副團長對記者說:“你看過《喬家大院》沒?聽過主題曲《遠情》沒?歌曲就是用二股弦伴奏的。好聽吧?”

  據了解,流傳了500多年的二股弦發源于焦作市武陟縣,由民間小調發展演變而來,最早形成于宋朝。在吸收了其他戲曲、曲藝的藝術元素后,二股弦的內容逐漸豐富,表演形式逐漸多樣,在清代發展成熟。二股弦風格鮮明,樂曲唱腔委婉動聽。劇目以表現家庭生活、情感故事為主,說唱用本地方言,采用歷史上留傳的古老五音譜。

  但二股弦一直隱居在鄉野之中,并不被外人熟知。2006年,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課題組在調研時發現了這一稀有劇種,并幫助二股弦申報“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社科院研究戲劇的專家劉景亮介紹,二股弦在全國其他地方沒有見過,更沒有受到現代戲劇的影響,基本保持了原生態,具有很高的學術及文化價值。

  村民們對二股弦也十分熟悉。每逢農歷初三,村里集會,不吃不喝也得聽二股弦。“喜歡二股弦的觀眾還是很多,我們出去演出觀眾經常爆滿。但光靠我們這一群老頭兒能支撐多久呢?”丁團長對未來比較擔心。

  人才斷層令人憂

  站在武陟縣大司馬二股弦劇團的廣場上,記者十分驚訝于窗明幾凈的二股弦傳習所。在以往的采訪中,很少有鄉間劇團能擁有如此整潔、亮堂和現代的排練、學習場所。但團長任全說:“房子蓋好了,但學的人還是不多。”

  據了解,目前該團演員的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盡管這些主演們身體很硬朗,但他們還是急需找到年輕人接班。遺憾的是,村里的青年男子,幾乎無人愿意學習這門久遠的藝術。而是紛紛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現在是經濟社會,沒人愿意學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老藝人劉同校說。

  丁長勝介紹說,在過年過節時,劇團的演員才會受邀在本村或周邊村鎮演出,報酬不多,一年下來也就幾千塊錢。演員沒有固定收入,致使劇團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和人才。“前段時間我們貼出了招人啟事,來的學員每個月發補助600元,沒人報名,后來增加到800元,終于來了9個人,大多都是結過婚的婦女。”

  盡管人少,但老藝人們還是拿出看家本領來教導這些新演員。每天下午2點半,他們都會在傳習所內等候這些學員們的到來。從身法到演唱,一絲不茍地言傳身教。學員們也十分欽佩這些老藝人的敬業精神。一位學員說,自己本來想著是農閑時來這里學著玩的,但看到老藝人們這么用心,而且演出時也得到鄉親們的極力追捧,有種名人的感覺。“我越學越認真了。”

  大力扶植成效初顯

  由河師大教授丁永祥在武陟縣創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我國第一家民間文化保護組織。在保護中心和劇團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二股弦的資料和劇目被整理出來,一些寶貴的音像資料被保存下來,政府的撥款也及時到位……這些都讓二股弦老藝人們看到了希望。武陟縣委宣傳部崔金河副部長表示:“古老的遺產不能消逝,在文化藝術繁榮的今天,我們要努力讓二股弦再唱500年。”

  保護中心主任朱順利告訴記者,“只有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了解、接受、傳承二股弦,這種藝術才不會失傳。”他說,保護中心一直在組織專家進行資料整理,并與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課題組聯系,讓大學生利用暑期對相關資料進行歸類、校對和錄入,還拜二股弦藝人為師學起了二股弦。老藝人們對這些大學生贊不絕口:“別看這些大學生是聽著、唱著流行歌曲長大的,他們學習起二股弦來還挺快。”

  武陟縣文化館館長郭小白說,武陟縣委對保護二股弦下了大工夫。專門設立扶持基金,通過開展戲曲比賽、定期舉辦演出等活動發展壯大二股弦劇團,讓傳統文化回到群眾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他們還努力為劇團爭取到30萬元資金,保證劇團的正常開支,引導劇團走出去,并提供相應的補助。“光靠我們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有更多的社會群體關注、參與并加入到保護和發展二股弦的行列中來,讓二股弦走上新的戲臺,散發持久的藝術魅力。”郭館長說。【原標題:國家級“非遺”二股弦缺乏關懷逐漸衰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1-05-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