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堉的父親是明朝鄭恭王朱厚烷,封地在懷慶(今河南沁陽)。朱厚烷為人正派、忠厚,有學問,看不慣堂兄弟、皇帝朱厚熜迷信道士、煉丹求仙的荒誕行為。明世宗到河南舉行道教的齋蘸儀式時,其他親王爭著向皇帝進貢珍奇名香,只有朱厚烷不但不送,反而呈送了四篇勸皇帝崇敬儒學、修養品德的文章。后來,他還寫了一封懇切直率的信,勸誡明世宗。明世宗非常惱怒,將為朱厚烷送信的人投進了監獄。
朱厚烷的堂叔朱祐橲為討好明世宗,爭奪鄭王王位,竟誣告朱厚烷叛逆,列了40條大罪。明世宗立即革去了朱厚烷的王爵,派宗人府(專門管理宗室的官府)官員將他抓到安徽鳳陽一關就是19年。
朱載堉雖在3歲時喪母,但自小受到了父親嚴格的教育,勤奮好學。他的舅祖何塘也是個有學問的大臣,懂得音樂、數學與天文歷法,寫過一部關于樂律的書《陰陽律呂》。朱載堉小時候,曾經跟從何塘學習過這些學問。何塘去世時,他的書留給了朱載堉。
父親蒙冤,朱載堉很痛心。他很同情父親的不幸遭遇,從此,不再住懷慶的王府宅第,而是在關押他父親的宮墻外搭個小土屋,鋪條草席,住了19年。在這里,他一面陪伴父親,一面深入研究心愛的學問。
明世宗死后,朱載堉父親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復了王爵。朱載堉又回到王府,成為世襲王爵的繼承人 “世子”。
公元1591年,朱厚烷去世。可是,朱載堉對做王爺早已沒有了興趣,他連續七次上表,請求準許他辭掉王位,專心探討學問。明神宗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而且特批他和他的兒子雖然沒有爵位,但可以終身享受親王與親王世子俸祿。
朱載堉最偉大的貢獻是在音律方面。他在父親的啟發下,找到一種特殊的計算方法,算出聲音“十二律”。他親自為民間的樂曲作很精確的記譜,并參加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還繪制了大量的舞譜。鄭王詞曲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曾廣為傳抄、傳唱,今見最早的傳抄本系清代晚期本。
《鄭王詞》又叫《醒世詞》、《癡僧錄》,收錄有朱載堉詩詞152首約3.5萬字,內容包括述懷、勸勉、禁戒、策勵、感慨、戲謔、超逸等10個類目,以古懷慶府一帶的里巷俗語寫成,通俗明白,朗朗上口。詞中所用諸多方言,至今仍在焦作、新鄉等地流傳,讀來別有一番親切感。其中如勸士人、勸農夫、勸做買賣、戒賭歌、莫放刁、警少年等,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仍大有裨益。例如,有一首歌謠叫《高不過人心》。抄錄如下:逐日奔忙只為饑,才得飽飯又思衣。綾羅綢緞身上穿,抬頭又覺房屋低。蓋下高樓并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藏帷帳,出門還嫌沒馬騎。高頭大馬置齊備,前呼后擁少跟隨。家郎院丁雇幾個,有錢沒勢受人氣。幸運七品知縣當,小官還被大官欺。天朝榮升閣老位,明朝還想登登基。當朝皇上把位讓,請來神仙下盤棋。洞賓下凡把棋下,問問哪有上天梯。若非閻王鬼牌到,上到天上還嫌低。再如:他在《黃鶯兒罵錢》一詞中歷數了金錢的種種罪惡之后,又寫到:思想起,把錢財刀剁、斧砍、油煎、籠蒸!他借錢而罵人、罵社會的黑暗和罪惡。
《醒世詞》以鄉村俚語的風格結句集文,其吟唱與寫作對象主要是廣大的庶民百姓。通過《醒世詞》,還可以窺見明代社會懷慶府一帶的民風民情、社會百態。當然,其中不免也有些糟粕,需要人們分辨借鑒。
《鄭王曲》即《工尺譜》,共收錄不同曲牌63個。工尺譜在研究整理民族音樂遺產、向民間音樂學習方面,有著積極的特殊的意義。目前,鄭王詞曲已被批準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焦作市第一中學 張國棟【原標題:鄭王詞曲關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