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焦作地區的鼓樂聲(2)

2013/4/16 11:42:09 點擊數: 【字體:

  一、溫縣司馬懿得勝鼓,鼓舞士氣

  司馬懿故里安樂寨位于溫縣縣城西南13公里處,1700年前因司馬懿在這里創編《得勝鼓》鼓曲,而后形成了著名的司馬懿得勝鼓。

  據《晉書·宣帝》記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南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在溫縣縣城西南13公里處的清風嶺上,當年有三國末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修建的晉王城。該城占地面積16平方公里,城內有10余個村莊,今仍沿用當年的名稱,即今安樂寨村及其周圍村莊。

  公元3世紀中葉,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為了奪取勝利,命軍中樂師根據音樂中宮、商、角、徵、羽五聲的關系原則,選用大鼓、大镲、鞭鼓、云鑼、月鑼5種各具特色的打擊樂器,創編了《得勝鼓》鼓曲。該鼓曲問世后,一直在軍中沿用。將士出征,以鼓樂相送,壯揚軍威;將士凱旋,以鼓樂相迎,隆重慶賀。

  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馬懿率4萬步騎北伐遼東叛將公孫淵,北渡黃河途經家鄉溫縣時,在縣城南門外濟水河東岸的虢公臺上,宴請地方官吏和父老鄉親。宴會上,司馬懿命樂隊演奏得勝鼓助興,鼓聲震天動地,令人心曠神怡、蕩氣回腸。司馬懿更是神采飛揚,慨然作歌:“天地開闊,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濟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眾鄉親被優美的鼓聲所震撼,紛紛懇求將此鼓曲賜給家鄉。司馬懿欣然應諾,立即令人予以傳授。由此,得勝鼓便由軍隊傳入民間,被后人稱為“司馬懿得勝鼓”。

  司馬懿得勝鼓歷經滄桑,經歷了三國時期的誕生期、晉代時期的鼎盛期、隋代至清代時期的傳承期、中華民國時期的低潮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復興期,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

  司馬懿得勝鼓的基本內容和藝術特征是:演奏樂器共有5種,整套鼓樂的樂器配置比例為:大鼓12面,大镲24副,鞭鼓、云鑼和月鑼各24面,大鑼2面,各具特色,各顯神威,其中主奏樂器是大鼓。鼓曲共12回,鼓樂每一回的開端均用5聲響鼓起頭,每一回的結尾均用24聲響鼓收尾。得勝鼓是將易文化陰陽五行哲理、天體運行自然規律和軍事學等傳統文化,有機巧妙地融于鼓樂之中,在樂器選配上,選用了5種各具特色的打擊樂器配伍演奏。

  司馬懿得勝鼓參演樂器種類較多,數量較大,非常適宜組織龐大的表演隊伍參加宏大的慶典演出。表演隊少則百余人,多則數百人,十分壯觀。既可以在固定場所表演,又可以走村串鄉沿街表演,便于眾多民眾觀看。演員和觀眾同歡同樂,既美化生活,又陶冶情操,表演方式靈活多樣,民眾參與廣泛。    

  二、溫縣武德鎮抬鼓,振奮人心

  溫縣武德鎮古代稱“洛”,在夏朝時為洛中心地區,就是懷府八縣(濟、溫、沁、孟、修、陽、武、原,武即現在的原陽三縣)的中心。

  武德鎮抬鼓,又名吉祥鼓,創立于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演奏抬鼓時,兩人用長竹竿抬鼓在前,一人隨后雙手各執一根木制鼓棰敲擊鼓面,邊擊邊舞,眾人也隨樂起舞,并有镲等樂器參加合奏。鼓聲時重時輕,節奏多變,音色豐富多彩。演奏者邊擊邊舞,音響洪亮,撼人心魄。鼓譜共有十路,地域特色明顯,旋律豪放優美,扣人心弦。

  演奏抬鼓時,常以一個或兩個抬鼓為核心,周圍有十幾個鼓緊緊相隨,伴奏樂隊龐大,演奏人員多達160人,舞蹈群眾成百上千,民眾參與多,場面蔚為壯觀。演奏中融入了當地流行的武術套路,文化內涵厚重,使內容更為豐富多彩。演奏樂器多,有抬鼓、大镲等。樂隊儀仗,龍鳳錦旗有序,大紅紗燈絢麗,具有鮮明的中原民俗特色。抬鼓藝術風格古樸典雅,威武雄壯,具有較高的音樂學術研究和群眾民俗文化價值,經歷了創立、發展、衰弱、復興的不同階段,傳承譜系清楚,至今家傳有11隊之多。

  抬鼓隊的表演既活躍了群眾的春節文化生活,又營造了熱烈祥和的節日氣氛。

  三、武陟盤鼓,歡樂開懷

  武陟盤鼓是豫北盤鼓的縮影。自古以來,武陟就是逐鹿中原的兵馬走廊,也是黃河、沁河的洪水走廊。每逢改朝換代,各路人馬奪洛陽、取汴梁。三國時期,魏晉將這里作為后勤和官貴的休閑之地,因此,鼓樂盛行,他方難比。黃河、沁河經常決口,禍患華北,朝廷每年征用大批民工修堤筑壩,堵口治河,督戰的“催陣鼓”和祭祀河神的鼓聲禮樂縈繞于耳。 

  武陟盤鼓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是大鼓、大镲,有24面鼓、10副镲。擊鼓者,保持一定隊形,變化有序,或擊打鼓面,或擊打鼓沿,有輕有重,抑揚頓挫。擊镲者,排列在鼓隊兩邊,根據鼓樂變化擊镲,威猛莊重,聲如霹靂。

  目前,武陟盤鼓僅存在于黃河沿岸的少數幾個村子,是當地農民生產之余的一種娛樂活動。武陟縣其他地方的民眾對武陟盤鼓了解甚少。

  為保護和弘揚武陟盤鼓文化,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在縣文化館舉辦了盤鼓培訓班,參加人員達100人。縣文化局還召開以“保護武陟盤鼓藝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為主題的研討會,制訂了十年保護計劃。

  此外,沁陽市的鼓樂祈祥鬧新春、博愛縣清化鎮的鼓樂等也都很有名。春節期間,沁陽市西萬鎮西萬村震天鑼鼓隊表演的威風鑼鼓,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觀看。人們用歡慶的鑼鼓敲出一年的和諧幸福,敲出一年的吉祥如意,敲出一年的喜慶歡樂,用鏗鏘的鑼鼓聲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頌揚。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0-02-10 作者:張國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