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陽、陜西秦塬、河北館陶、山東日照是我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沁陽黑陶,更是遠近聞名。
考古調查,沁陽市仰韶文化遺址中的陶器類型有20多種,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有著“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美稱的黑陶,被譽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
據傳說,武則天時期,沁陽盆窯村燒制的黑陶即被列為貢品,稱為御制黑陶。明時燒制的蓮花紋大魚缸、牡丹花盆被皇宮收為陳列品。
據史料記載,沁陽盆窯村名氣最大的黑陶藝人叫王太新。1915年2月,由王太新燒制的象鼻鼎、團尊、魚、紋癸壺等14種黑陶制品參加了“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他自此名聲大振。
如今,沁陽黑陶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沁陽的文化名片。沁陽黑陶品種也由以前的20多種,發展到現在的近400種。
記者在沁陽市藍鉆文化產業園區看到,以神農時代漁獵到原始農業文明社會變革文化主題所命名的“神農陶”,樹起了中華陶文化承前啟后的里程碑。
神農陶(黑陶)在傳承古人煙熏滲炭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燒制需求和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積累與創新,總結出一套全新的燒制技術,擺脫了原始陶器粗糙的外觀和簡陋的工藝,解決了易破損、易開裂等難題。同時,神農陶還大膽地結合石雕工藝,創新了影雕效果,注重外在美和文化元素相結合,形成一種完美的和諧。
新一代黑陶制作傳承人湯麗,是沁陽市東茍莊村人,她從1999年開始從事工藝品事業,2006年在廣州拜國家級陶藝大師楊英才為師,2007年在山東學習黑陶工藝,2008年在廣州從事工藝美術行業,2009年到北京清華大學學習,同時拜沁陽黑陶傳承人學習燒制黑陶技術,從事傳承創新沁陽黑陶文化事業,她的黑陶集藝術觀賞與陳列、實用、收藏于一體,注重外在美和文化元素的結合。其黑陶作品《國色鳳舞》,在今年4月份的“中國(開封)首屆工藝美術展”上,榮獲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