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沁陽朱載堉墓

2014/2/17 9:22:12 點擊數: 【字體:

 
    自古王侯錦玉中,牽黃策肥乏寸功.平均律誕皇族手,云煙富貴濟蒼生.

  ——題記

  最早知道朱載堉是在高中。當時家里訂著《大河報》,上面有一版經常介紹歷史人物。有一次看到了這個朱元璋的后代,說他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中國文藝復興式的圣人”。1997年江澤民主席訪美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曾經盛贊我國歷史上對人類有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就有朱載堉。究竟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古代的音樂知識也僅限于知道“宮商角徵羽”而已。但看到后人如此評價他的成就,想來也絕對是一件驚天動地的發明。

  從那以后的好長時間,關于他的認識也只在于“十二平均律”,其它的事跡竟然一點也不清楚。而且這個什么律,總讓我以為應該是數學上的定理。不過,像他這樣錦衣玉食的皇室竟然能有所成就,在當時應該不多見。單這一點,便讓我佩服。在安逸中探索前進的方向比在苦難中尋找成功的道路要難許多。

  大學期間接觸明朝的歷史,遇到了朱載堉。原本以為史書上的記載也不外乎一行“十二平均律”,然而再仔細看時,他的經歷卻與其他皇室不同。其父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熾的五世孫,襲父封爵,為鄭恭王。他生活樸素,為人剛直,《明史》說他“自少至老,布衣蔬食”。有一次,明世宗朱厚熜修齋設醮,裝神弄鬼,“諸王爭遣使進香,厚烷獨不遣。”后來,朱厚烷又給這位世宗皇帝上書,“以神仙土木為規諫,語切直”觸到了痛處,“帝怒,下其使者為獄。”兩年后,朱厚烷的伯父朱祐橏“求復郡王爵,怨厚烷不為奏,乘帝怒,摭厚烷四十罪,以叛逆告。”皇帝派人查勘,雖然叛逆之罪不能成立,依然將厚烷削去爵位,并將其禁錮于安徽鳳陽。一直到隆慶元年(1567年),穆宗朱載垕即位,朱厚烷才得以平反昭雪,“復王爵,增祿四百石。”

  朱厚烷被囚禁時,朱載堉剛十五歲,他“痛父非罪見系,筑土室宮門外,席藁獨處者十九年,厚烷還邸,始入宮。”(《明史-諸王列傳》)在這期間,朱載堉布衣蔬食,發奮攻讀,致力于樂律、歷算之學的研究,撰寫了大量學術著作。

  隆慶元年,朱厚烷冤案平反,次年,朱載堉結束了“席藁獨處”的生活,重回宮中。朱厚烷病逝后載堉為世子,本可承繼王位,但他上書皇帝,甘愿放棄。有司認為,“載堉雖深執讓節,然嗣鄭王已三世,無中更理,宜以載堉子翊錫嗣。”(《明史-諸王列傳》)即使如此,載堉也不答應,他“累疏懇辭”,執意讓爵,從他父親卒年起,直到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經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準。讓爵之后,他自稱道人,遷居懷慶府(就是現在的焦作沁陽),潛心著書,過著純粹學者生活。

  有爵位卻要讓出去,這在古代不僅不多見,如此的富貴放在今天,我想也沒有人有能夠拒絕的勇氣。而他之所以讓出去,就是為了潛心著書,一心一意做自己的學問,這樣單純的目的在今天看來太匪夷所思。今天的人真應該向朱老先生多多學習學習,也許我們達不到他那樣的精神境界,但單單聽聽這樣的事跡,難道不足以震撼我們的內心嗎?我們被世俗的功名利祿侵染的太久了,若不是今天來到朱載堉的墓地,他的故事也許還不會這樣被想起。聽說終究是聽說,隔岸觀火于身臨其境給人的感覺絕對不一樣。雖然見不到他的本人,但墓前留給人的深思是看書時絕對體會不到的。

  因為更讓我震撼的是他的墓。

  墓在通往沁陽的路邊,印象中似乎有幾十平方米。我們從正門進去,其實也就一個門。記得門似乎沒有鎖。三面圍墻把墓包圍了起來,墓后是一個坡。其實從坡上便可以進來。雖然有圍墻和門,我總以為多少是為了顯示對這位王爺的尊重。門兩邊的圍墻上嵌的功德碑,似乎都是現代人所立。這樣一座墓也確實花費不了多少錢財。

  若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眼前的竟然是明朝的藩王墓地。普通的土堆起了一個小丘,上面還長著野草,枯黃的葉子隨風擺動著。墓前石碑上的字跡很清晰,一看便知是現代立的。雖然他把王位推了,但鄉間一個地主的墳墓恐怕都比這排場。來到這里的感覺,除了“朱載堉”這個名字讓人能聯想到歷史外,眼前所見的都不能讓人想到這里究竟和明朝有什么關系,或者,來這里究竟可以收獲些什么。因為不是每個來的人都提前讀過明史,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十二平均律”。況且如此的富貴,他卻毫不猶豫的硬要讓出去,于今人看來,不是沽名釣譽,就是神經有問題。而他一個藩王,又因為在皇宮外搭草棚,這樣的事跡不是誰可以有,憑這份孝心,便足以聞名。讓爵只是畫蛇添足。可他又取得非凡的成就,智商也絕對沒有問題。況且又以自己的行動證明父王的冤屈,足見想法正常。這樣的話,只能說明他確實心地坦蕩,是為了鐘愛的科學事業。他生前一心鉆研學問而淡泊,死后的歸宿也這樣簡樸,恐怕盜墓之輩是絕對不會來到這里。朱先生卻正好可以如愿以償的得享安寧。

  這樣的一座墳丘讓我想起高中時學過的一篇課文——茨威格的《最美麗的墳墓》。這篇文章中寫到列夫-托爾斯泰的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這樣看來,朱先生的墓似乎比托翁要奢華些,但在注重入土為安的中國,堂堂的一位皇室成員,竟然可以有這樣的墳墓,也足以與托翁墓相比了。更何況我所見到的是今人修的,不知古代是如何的模樣。我在古時的懷慶府(今天的焦作)上學,居然沒有聽說這有一座明朝的藩王墓,也因此判斷,以前應該也和現在差不多。我的一個許昌的同學,曾經滔滔不絕的向我講起他的家鄉有一座明朝的周王墓,但我的幾個焦作同學卻沒有一個講起朱先生的墓,焦作的老師也沒有提起過。然而,朱先生或許并沒有想跟任何人對比,這樣的比較不過是我這樣一個世俗的人受了現實的影響而表現出的淺陋的想法罷了。人總是喜歡從目前的角度出發憑著暫時的眼界對周圍的事物指手劃腳,不僅妄自揣測了智者的意思,而且恰恰顯出自己的淺陋。

  歷史終究是人民群眾寫成。就像茨威格所寫的那樣“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金字塔也許會永存,但那不是因為里面埋著法老,而是因為每一塊石頭上都浸滿了古代埃及人的血汗和智慧。人們紀念它,是因為祖先光輝的創造在里面,紀念的是偉大的創造力。摩索拉斯陵墓位列“古代世界建筑七大奇跡”之一,如今也只留下了一個名字,即便人們想去憑吊,也沒有了寄托情思的對象。而當初這樣的建筑不知花費了多少民脂民膏。統治者想把自己的權威永久的留下來,歷史的漫漫長河卻這樣證明:權威留不下來,功績彪炳千秋。

  四年已經過去了,不知道朱先生的墓有沒有受到現實的影響而變得宏大。如今的社會,人們都在努力尋找和名人的關系,即便我們的祖先不是名人,哪怕就是名人的鄰居,我們也可以驕傲地說“我們曾經和××是鄰居,他還用過我家的××”。中國人這樣的傳統想來已經傳的很久了,居然沒有失傳的跡象。真怕這樣的傳統可怕的出現在朱先生的墓地上。朱先生雖然在歷史上一直默默的存在著,但他的功績越來越使他名聲鵲起。真擔心當地的人也會世俗的擴建朱先生的墓,如果那樣的話,宏偉的建筑一定會扼殺許多人的感想,會毀掉許多詩篇,也會失去許多可以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再沒有人會聯想到托翁的墓,聯想到古今中外這些真正的人物。朱先生的墓保存了幾百年,但愿不要在我們的時代以及以后的歲月里發生新的變化。作者:曹自之【原標題:沁陽朱載堉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作家網 2011年07月14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武陟嘉應觀——“小北京故宮”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