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博愛縣的七賢磨

2013/9/23 17:26:52 點擊數(shù): 【字體:

  博愛縣的七賢磨實際上屬于水磨的一種,又稱水打磨。水磨是用水力作為動力的磨,大約在晉代以前就發(fā)明了。《中國民族民俗文物詞典》中介紹:作為漢族糧食加工器具的水磨,由上磨扇、下磨扇、磨盤、老樹木、磨軸、水輪等六大部分組成。上、下磨扇皆為石制。上磨扇旁固定一根粗大木桿,俗稱“拔桿”,用繩索或鐵鏈將上磨扇綁在木桿旁。上磨扇頂部留有進料磨眼,也叫“倉眼”。下磨扇同磨盤、老樹木等五大部分一起轉動,與不動的上磨扇摩擦而達到磨面的目的。老樹木是一塊方形木頭,夾在磨盤和磨軸中間,幫助磨軸來支撐上、下磨扇及磨盤。磨軸是一根堅硬的圓形木棍,高1.6米左右,其作用主要是連接水輪和磨的上半部分。水輪由垛子和輪子組成。輪子由18根輻條組成,三分之二淹沒于水面下,輻條之間由弓聯(lián)結和固定起來。整個輪子呈扇形固定在垛子底部。垛子把磨軸和水輪連在一起。當河水沖動水輪旋轉時,便通過磨軸和垛子帶動水磨的各個部分快速運轉。其他民族的水磨原理大致相同,各有差異。

  丹河自三姑泉進入河南后,借助地勢變化,從北向南形成不同的落差。丹河沿岸的群眾利用豐富的水力資源,修建了大小不一的水打磨。

  博愛縣的水打磨為什么叫“七賢磨”呢?史書記載,竹林七賢聚集在“河內之山陽”(主要在今修武縣的百家?guī)r),常到竹林一帶(今博愛縣許良鎮(zhèn)、月山鎮(zhèn)、磨頭鎮(zhèn))游玩、小住。竹林七賢中的嵇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就鍛,康不受值。(《文士傳》)” 嵇康善于打鐵鍛造,樂于助人,不取錢財,據(jù)說,嵇康還改造了水打磨。原來水打磨的軸承全為木制,非常容易磨損。嵇康就利用自己精湛的鍛鐵手藝,打制出約20厘米長、0.5厘米寬的鐵鍵,鑲嵌在上磨扇和下磨扇中間的木軸承的四周,一共七個,也叫“七賢鍵”。這樣,軸承的耐磨性增加了,軸承與磨盤之間的摩擦力減小了,加工糧食的效率也就提高了,當?shù)厝酥两襁流傳著“七賢磨,下扇轉,一天能磨七八擔”的說法。

  當?shù)匕傩招拊斓牡ず铀蚰ブ饕袃煞N:一種叫“面磨”,另一種叫“柴磨”。面磨主要用來加工面粉,是當?shù)匕傩漳ッ娉约Z的主要方法。水磨一盤面磨一晝夜能磨100多公斤糧食,相當于畜力拉磨的五六倍。柴磨主要是用來加工木粉(也叫香沫),就是把砍下來的樹枝、麻介條等鍘切成碎屑,在石磨上加工成木粉,再把木粉做成“蚊香”或“火香”出售。博愛縣孝敬鄉(xiāng)生產的各種香遠近吃香。水打磨是當?shù)匕傩绽盟Ω愀睒I(yè)、創(chuàng)造財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史料記載,唐朝廣德二年至大歷二年(公元764~767年)曾“引丹水以溉田”。明朝嘉靖年間又筑九道堰,開鑿了一系列大小河渠,用來灌溉丹河兩岸的竹園和土地,糧食豐收,至今還流傳著“圪當坡,九道堰,前后莊西賣白面”。明末清初,丹河兩岸修建有不少水打磨,清朝后期和民國年間,當?shù)丶s有100盤水打磨,其中面磨占60%左右,柴磨占40%左右,不僅為沿河群眾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而且為鄉(xiāng)民提供了穩(wěn)固的生活保障。

  在今博愛縣皂角樹村中和南大園竹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七賢磨的磨盤、上磨扇等多個構件。曾任博愛一中校長的張明德老漢指著七賢遺址碑旁邊的半扇磨說,這就是七賢磨,一天能磨七八擔面,總共有三扇磨,除了這半截磨露出地面,其余的都埋藏在了地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09-12-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