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zhàn)爭末期,馮玉祥將軍率領(lǐng)國民革命軍進駐河南開封。沿途所見,市容凋敝,滿目瘡痍,令人心碎。當他來到城北祐國寺,看到“鐵塔”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四周雜草叢生,游人罕至,心情更加沉重。
“鐵塔”實為磚琉璃塔。因為琉璃磚為褐色,遠遠望去好像鐵鑄一樣,所以自元代開始,民間一直稱為“鐵塔”。
“鐵塔”的前身原來是木塔,傳說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木塔毀于雷火,皇佑元年(1049年)重修為磚塔。塔原建于北宋開寶寺內(nèi),寺院規(guī)模宏偉、殿堂林立、名聲顯赫,是中原名剎之一。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入城時,開寶寺毀于兵火,唯“鐵塔”幸免。明代又重修寺院,并奉詔改為祐國寺。
從外面看,鐵塔為八角十三層仿木構(gòu)樓閣式,高約55米。褐色琉璃磚砌筑成各種仿木結(jié)構(gòu),有80余種形制,如門窗、柱子、斗拱、額枋、塔檐、平座等,磚表面裝飾有各種圖案,如坐佛、菩薩、力士、飛天、游龍、麒麟、獅子、花草等50余種。造型栩栩如生,工藝精巧,堪稱我國宋代磚雕藝術(shù)中的精品。走進塔內(nèi),一根自基至頂貫通上下的塔心柱支撐塔體,僅能容身的螺旋式磴道將塔心柱和外壁緊密地連成一體,形成了堅強的抗震體系,也使鐵塔雖屢遭天災(zāi)和人禍,遍體鱗傷,但依然屹立不倒。
馮玉祥順磴道攀爬到塔頂,憑欄遠眺,人民疾苦盡收眼底。他想到那些大發(fā)國難財?shù)募樯滩还芾习傩账阑,只顧自己花天酒地、荒淫極奢,決定要找個機會教訓(xùn)他們。此時,馮玉祥靈機一動,打起了“鐵塔”的主意。他來到全省首屈一指的“龍鳳祥”金銀珠寶店,表示想把自己的“養(yǎng)女”托付給外號“磨動天”的莫掌柜照顧,不過要收一些賣身錢。莫掌柜巴不得能攀附上擁有重兵的馮將軍,自然滿口答應(yīng)。誰曾想馮玉祥開口就是10萬大洋巨款,莫掌柜后悔莫及,咬著牙掏了錢,然后乖乖地跟著他去接“養(yǎng)女”。來到城北,馮玉祥指著“鐵塔”告訴莫掌柜,這就是他的“養(yǎng)女”。莫掌柜明知上當也只能老老實實請來工匠維修鐵塔。馮玉祥則用10萬大洋在開封辦了座教濟院,扶弱救貧。
開封“鐵塔”雖然忽悠了百姓近千年,令湖北當陽鐵塔、山東濟寧鐵塔等真鐵塔失色,但它卻賣身救濟過勞苦大眾,也算將功補過吧!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寶”。(原標題:開封鐵塔原來竟然是木塔)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