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白分明
2013/8/29 8:57:5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早在北宋年間,離京城四十五里有個荊家莊,莊上有一位姓劉的劉老漢,劉老漢膝下無兒,老兩口男耕女織,維持生活,倒也愉快。
這天一太早,劉老漢裝滿一大車秫秸?婆到汁京城柴草市上去賣,臨行前,老伴給他包上兩個窩頭,讓他路上吃,又遞過三十尺白布,讓他帶去賣了。老漢將干糧印布拴到車上,打了一聲晌揪,趕著牲口上路了。
老漢趕著柴禾車走到宋門外,見一個瞎子站在道旁。那瞎子聽見車響,便湊過來哀求卜“行行好吧,讓我這瞎予趁趁車吧!"劉老漢見他行程怪艱難的,就問:“你到哪里去?”瞎子回答:“我到相國寺。”“好吧,我扶你上車。”說著,劉老漢將那瞎子扶上車,并囑咐他:“拉著剎車繩,免得滑下車來。”
一聲吆喝一聲鞭,大車咣咣噹噹進了宋門,車身一晃噹,瞎子緊緊抓住剎車繩猛地一顛,他的手突然碰到一樣東西,仔細一摸,原來是一卷布。瞎子思索了一陣,抽出那塊布找到布頭用手比量著撕下一塊。抱在懷里,剩下的仍放原處。車到相國寺,劉老漢把車靠到路邊,然后超車上喊:“下車吧,相國寺到啦。”劉老漢接住瞎子的竹竿,把他扶下車來,一看,瞎子懷里抱著一卷白布便火啦:“你這個人真不識抬舉。我好心讓你趁車,你卻偷我的布。”那瞎子不慌不忙地說:“我明明拿著我的布上的車,你怎么說我偷了你的布。”說話間兩人吵了起來,一個說你偷了我的布,怎么說我偷了你的布,一個說你是訛詐人,眾說紛紜,誰也斷不了這場官司。
這時候,正好包大人從陳州放梁回來,王朝、馬漢喝道,旗幡招展,迥避、肅靜的大牌子豎在兩邊,八抬大轎姍姍而來,眾人慌忙閃避。劉老漢見包大人過來了,聽說包大人斷案如神廉明清正,就跪在地上攔轎喊冤。王朝、馬漢回稟包大人,包大人揭開轎簾一看,是個拿鞭桿趕車的老漢,便說:“回衙審問。”
一干人等來到南衙,包大人未來及撣塵,立即升堂。劉老漢和瞎子趕忙給包大人叩頭,爭著喊冤:“包大人明鑒,為小人做主。”包大人將驚堂木一拍:“有何冤枉,照實講來!”劉老漢說:“我好心讓他趁車,他卻不識抬舉,偷我的布。!瞎子反駁遣:“分明是他欺負我這瞎子,我抱著布上車,又抱著布下車,他訛我偷了他的布。”包大人尋思一下問劉老漢:“趕車老漢,你說他偷了你的布,你的布是多少?可知道嗎?”劉老漢回答:“知道知道,是老伴交待給我的,三十尺整。”又問瞎子:“你的布是多少,可知道嗎?”瞎子說:“我的布沒那么多,我只有十五六尺。”王朝、馬漢拿尺來量,結果不是三十尺,而是十五尺。包大人說:“看來這布是他的,你老伴是不是弄錯了?”結果把布斷給了瞎子。劉老漢見丟了布反打輸了官司,急得槌胸頓足,大哭起來,一面哭,一面說:“都說包大人斷案如神,今日一見,原來斷案如鬼。”包大人心中暗想:“男兒有淚不輕掉,只因未到傷心處。”現在這老汊大哭,莫非冤屈了這位老漢,這事還得慎重。
包大人斷過官司,并不喊退堂,三班衙役仍得論班,誰也不敢走動。原告被告誰也不離去。包大人在案后踱來踱去,忽然坐了下來,將瞎子喚過來:“來來來,我看看你這布,這塊布這么黑,可是你自己染的嗎?”瞎子急忙回答:“不不,我是花三錢一尺叫染房染的,昨能不黑!”
包犬人一聽此言,勃然火怒,心想:“我險些受你的騙,斷送我一世美名。”驚堂木一拍:“呔,你這瞎子實屬刁民,為何不分皂白偷人家布?如實招來!”瞎子以為打贏了官司,心里正在高興,被包大人一聲大喝,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如何上車摸到那卷布,怎樣設法用手量,偷了劉老汊十五尺一五一十全倒個凈光,劉老漢接過布不住地給包犬人叩頭。
包大人明明看著那卷布是白的,他偏說成黑的,巧妙的讓那瞎子露出破碇,終于使那瞎子說出真情,弄個皂白分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