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鉆、崩、炮、橫”。每天5點多,走在五福路附近的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個身手矯健的男子在人行道上騰躍前行。這個男子叫郭國成,今年57歲。他練的拳叫形意拳,是一種講究實戰的拳法,無花俏之招。
郭國成自小對武術癡迷,從十一二歲開始跟隨開封武術名師蘇景斌練拳,從那以后,他對武術的追求就沒有中斷過。40多年來,郭國成幾乎每天都遵循著同樣的作息規律——每天5點多起床,先練上兩個小時拳再開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其他事情忙完后,再練兩個小時。形意拳的打法多直行直進,可以邊走邊打。郭國成經常早起從位于五福路的家門口開始練起,最遠時可以一直練到原西郊商場。郭國成練拳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他說,一頓飯可以不吃,但拳一定要每天練。郭國成回憶,自己剛開始練武時,由于年少不懂事,上課時也想著練武,就偷偷把凳子抽掉,蹲著馬步上課。
40多年來,憑著自己的勤奮鉆研和多位名師的指點,郭國成多次在國家、省市級武術大賽中榮獲大獎。提起自己多年來練拳的經驗,郭國成認為關鍵在一個“練”字。他對記者說:“很多人練拳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不能持之以恒。練拳跟寫字一樣,有骨頭有肉才好看,要有精、氣、神,這些東西拳譜上不會寫,需要靠個人日思夜想、不斷揣摩。”
總結自己多年來的習武歷程,郭國成認為最大的收獲就是健康。由于遺傳的原因,他1989年就被檢出患有糖尿病,但他這么多年很少吃藥,血糖也基本沒有高過,他認為這與他堅持習武健身有很大關系。郭國成說,以前在廠里上班時,他經常熬夜,有時感到累了,就在車間里打上一套五行拳,打后渾身上下跟洗過桑拿一樣輕松,隨后幾天身體都很舒服。這么多年來,雖然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都很大,但郭國成卻很少生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得,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廠里的大夫們都不認識我”。
幾十年來,郭國成在開封武術圈里也小有名氣。在壯年時,曾有不少人建議他去參加當時很流行的打擂等對抗性比賽,對此,郭國成堅決拒絕。他說:“我拜師學武時,老師曾告誡我,‘你要想上擂臺打擂,我教不了你,如果你想強身健體,我倒可以教你。’”對老師的教誨,郭國成一生牢牢謹記,練拳不爭強斗狠也成為他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基本原則。
經常有人建議郭國成開個班,收錢教拳,但這些年他帶學生都是義務傳藝。他說:“我自己學拳時曾跟過很多老師,他們都對我非常好,沒有收過我一分錢,我自己帶學生也肯定不會收錢。武術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把老師的技藝傳下去,發揚光大,是對老師們的最大報答。”本報記者 董帥奇【原標題:他用武術 演繹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