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困難中相互扶持,過得平安又幸福。然而,2008年6月20日,周維勤突發腦梗塞,造成左側偏癱,從此,周維勤身體的3/4都失去知覺不能動彈,他又重新躺在了病床上。因為年紀也大了,還落下了腰椎尖盤突出的毛病,朱重英的擔子更重了。多虧女兒一直在身邊,接過了照料父親的接力棒。
2011年,一家人又經受了幾次嚴峻的考驗。4月23日,周維勤因尿血住進了醫院,不得不做了膀胱造漏術,帶上了導尿管和尿袋。8月15日,他因胃出血被送進醫院,一住就是半個多月,需要每小時換一次藥。9月15日, 周維勤又因腦出血昏迷不醒,再次在鬼門關走了一遭。離開家人在重癥監護室觀察了幾天,他出來后像個備受冷落的孩子,看見老伴時痛哭流涕。大家都知道,支撐他的,不僅是醫藥,更重要的是親情。醫護人員也一再說:“這是家人照顧得好,不然老先生早沒命了。”
家里彌漫著溫暖
贏得的不是同情是尊重
快樂的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就會不懼一切困難。這樣一個有著特等傷殘軍人的家庭,每天都充滿著歡聲笑語,彌漫著溫暖的氣息。周維勤經常對老伴說:“我這輩子對不起你,你看人家出門都是一對一對的,我連給你鞠個躬都做不到,讓孩子們替我鞠吧。”年輕的時候,他倆的交誼舞跳得都很好,但是周維勤受傷后,朱重英再沒有參加過舞會,因為她不愿意把周維勤一個人留在家里。就連2003年鬧非典,周維勤感冒發燒需要隔離,朱重英也堅決陪他一起去。幾十年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周維勤、朱重英夫婦成了同學朋友羨慕的榜樣、尊重的對象。
朱重英的付出,也贏得了周家老小的尊重。周維勤的小弟周維軍小時候非常喜歡嫂子的軍靴,朱重英二話沒說就脫下來給他穿了;家里有兩條軍用皮帶,朱重英把新的那條給了周維軍,把一條舊一點的給了自己的弟弟。周維軍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時候物質匱乏,嫂子總是把自己碗里的肉挑給他吃……如今已是60多歲的周維軍,每年春節都會帶著兒孫到哥嫂家拜年,并恭恭敬敬地給嫂子鞠個躬。
為這個家付出的不僅是朱重英,還有女兒周芳。周芳四五歲時,朱重英就有意識地支使她給父親倒便壺,朱重英說誰都有老的時候,也會有生病的時候,孩子不能嫌棄自己的父母。女兒周芳沒讓父母失望,從小就幫家里干活,懂事孝順的她人見人夸。同院居住的老紅軍周德寶親自上門為兒子提親說:“我有4個兒子,老大已經結婚了,剩下的你們挑一個吧。”
周維勤是幸運的,老伴和氣、女兒女婿懂事,外孫更是一家人的開心果,一上大學就入黨,還是學生會干部,最近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全國司法資格考試。更重要的是,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懂得孝順老人,給家里帶來很多歡樂。
這樣一個家庭,因為充滿著歡樂、彌漫著溫暖,所以贏得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他們懂得感恩,就連干休所、民政局哪年來看望送了什么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老兩口一一數說著,這條羊毛被是哪送的,那條被子是哪送的,記得的全都是別人對他們的好。朱重英一再說,她是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走過來的。自尊和要強成就了他們平和而有尊嚴的生活,這樣一個家庭,榮膺全國五好家庭,誰也不覺得奇怪。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每個人都那么可親,瑣碎的日子里似乎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這是一個溫馨的家庭,每個人都那么可敬,所有人的堅強成就了人間傳奇。本報記者 趙杰 趙月琴/文 李蘭銀/圖【原標題:朱重英 真情書寫人間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