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街南頭
龍亭東路東側上世紀90年代新建起的古典式營業房街道中間,留有兩個向東的通道口,道口東面的街道,南北走向,南頭的一段叫東華門街,北頭的一段叫無梁廟街,中間的一段則是與大宋有關的街——東明街。
東明街這一段,南接東華門街北口,也就是開頭所說的龍亭東路東側兩個通道口,南邊的那一個。與這個通道口相對的口,稍向南偏,口內有兩條向東延伸的小岔道,南邊的岔道通馬府坑街,北邊的岔道是個單口巷,住有多戶人家,也屬東明街的范圍。主街北端接無梁廟街南口與輦子街西口,全長230米,東側中間通北太平街,是一個純居民區。
據歷史記載:就在東明街南端那塊地方,北宋時期乃皇宮所在地,并且是正宮娘娘也就是皇后的寢宮。北宋在開封建都167年,歷九帝,曾經有過多少位正宮娘娘在這里居住,我尚未統計,但自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立國定鼎之后,他定下規章,嚴禁后宮干政。較之過去,以及其后的朝代,還是很行之有效的。
也許有人會問,北宋九帝,那么多皇后,為什么我在這里單單提出徽宗的鄭皇后?我主要是想說徽宗風花雪月、貪圖享受,慫恿蔡京之流“豐亨豫大”,而治國無術,最后國破身擄,假如皇后干政,及時匡扶,也許會是另一種局面。只可惜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是男人當權,貴如皇后的婦女也只能處于從附地位,遇上一個不會治國的趙佶,好端端一個大宋帝國,就被他斷送了。
北宋亡國之后,過去正宮娘娘住的這塊地方,被道教利用蓋起了一座三元宮廟。所謂三元,系天元、地元和水元之謂。距這里不遠的東南面還有一座三元廟、一條三元街,那是為紀念科舉連中三元而蓋的廟,和三元宮廟完全不是一回事。
20世紀初,三元宮廟只余3間大殿,廟東、西、北三面全是水坑,是人們刮、熬鹽堿的地方。熬鹽堿剩余的廢土多了,開始用來墊坑,再后來有人在此搭棚建屋,形成了街道,就叫做三元宮街。20世紀20年代馮玉祥主豫,根據民間“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傳說,改叫東明街。再后來原三元宮廟東——就是開頭所說向東拐的那兩條小岔道,有了住戶,也叫東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