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郵政的建立是從清末開始的,且完全依靠洋人辦理。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國人西樂思在開封設立郵政分局,是開封有現代郵政之始。后來郵政分局改為河南省郵政總局,才逐步把郵務推向各縣。進入民國以后,主持河南郵政的是一位意大利人,他選址在開封大南門外,今中山路南段、三里堡北口以北路西處興建郵政大樓,占地面積2720平方米,為一座三層歐式建筑,于1915年建成。當時人們習慣稱郵政局為郵務局,故其南側,至今五福路東頭一段曾叫“郵務局門”街。
郵務局門前南側1925年時建了一座學校——河南省立開封第十一小學校(解放后先為中山路第二小學,后為開封市第二十七中學),郵務局門街處于小學的后面,乃更名為小學后街。
郵政大樓建筑十分堅固、考究。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國民黨守軍以大樓為據點,負隅頑抗,雙方激戰,大樓部分墻體被炮火擊毀。1956年經過修整,大體上恢復了建筑物的原有面貌。1957年大樓改營百貨,郵政大樓變成了南關百貨大樓,是開封解放以后最早開辦的一家規模較大的國營百貨商店。但這座建筑物于2002年5月仍以南關“郵政大樓”的歷史原稱,被開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開封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包括原“郵務局門”在內的小學后街在過去的50多年中幾經改造、拆遷,面貌有很大變化,其東段已成為五福路的一部分;西部拆遷改造,只剩下一條小巷仍叫小學后街。
“郵務局門”曇花一現,早已成為歷史名詞了。(七十六)作者: 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