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后周皇帝柴榮構(gòu)建開封城墻的基礎(chǔ)之上,再經(jīng)過多次修筑,城墻規(guī)模已相當(dāng)可觀,擁有皇城(又名宮城,周長5里)、里城(又稱內(nèi)城、舊城、闕城——即原唐之汴州城,今之開封城,周長20里155步)和外城(又稱羅城、國城、新城,周長50里165步),朱雀門是里城的正南門。為什么說它是正南門?因為南城墻上有3座城門。朱雀門的東、西兩邊還各有一座門,東邊的叫保康門,西邊的叫崇明門。恰恰和今天的3座南門:小南門、大南門、迎賓門的格局相同。只不過今天的南城墻是明代時向南移了350米,和宋代的朱雀門不在一條東西線上,北宋時的朱雀門,經(jīng)勘探查明在今開封大南門里封吉府街東側(cè)、南泰山廟街西側(cè)之間的中山路路面之下深8米許處。
說朱雀門是正南門,還因為它正位于宋東京城中軸干道御街之上,與宮城的宣德門、外城的南薰門在一條南北線上。它北邊不遠即御街與汴河交匯處的州橋;南邊不遠又是御街與蔡河交匯處的龍津橋(今內(nèi)環(huán)南路道口處),每逢重大盛典,皇室出宮必經(jīng)此門(朱雀門),其位置十分顯要,為北宋一代東京城內(nèi)主要的交通干道。
朱雀門初名尉氏門,五代后梁稱高明門,后晉稱薰風(fēng)門。至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九月宋太宗趙光義始改名為朱雀門。
20世紀90年代,由于中山路上金元大廈的崛起和中山路拓寬改造,位于宋朱雀門遺址西側(cè)的封吉府街被整體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座集花草、樹木、綠地、噴泉和露天長廊于一體的公共休閑、游樂場所,因它鄰宋朱雀門而建乃名“朱雀苑”。
朱雀苑東鄰中山路大道,西傍包公東湖,北邊不遠即“開封府”新衙,湖光水色、殿閣樓臺,讓人流連忘返,仿佛繁華的北宋東京城又回到了現(xiàn)實,回到了我們中間。(七十九)作者: 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