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方言趣話(3)(2)
2014/2/21 11:42:5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禍攪”(音)
小男孩天生就有些愛動,小寶和幾個小伙伴在王奶奶家玩時,把王奶奶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小寶的媽媽下班后去王奶奶家接他,王奶奶半開玩笑說:快點接走吧,把俺“禍攪”得不輕兒。
“禍攪”是開封方言,它的意思就是搗亂、制造麻煩,有調(diào)侃的意思。
“支應(yīng)”(音)
張奶奶天天照看孫子,累得腰酸背痛,她向李奶奶抱怨道:我天天“支應(yīng)”他,也沒在他爸媽那里落個好。
開封方言中,“支應(yīng)”就是伺候、照料的意思。
“怯氣”(音)
班長讓老陳上架子高空作業(yè),老陳說:我不是不想去,我有恐高癥,一上高處就“怯氣”,你說,以前你派我的活兒,我啥時候不干啦。
在開封方言中“怯氣”一詞是害怕、膽怯的意思。
例如:看把你嚇的!讓我來吧,我經(jīng)常干這事,我不“怯氣”。
“差皮”(音)
幾個老太太在墻邊曬暖兒,看見馬老太太過來,就問:馬嫂,看你臉色不好,是不是不舒服呀?
唉,我今個兒又辦了“差皮”事。大家都問:啥事啊?
馬老太太說:兒子買肉時,看見排骨不錯,就想買,可是錢不夠啦。他王奶奶當(dāng)時在那,就借給他50元。孩子讓我早點還給他王奶奶錢,可是我弄“差皮”了,我把錢給了他王大大了。你說我咋這么笨呢?
“差皮”一詞在方言中意思是出錯了、出岔子了。
“歸期”(音)
“歸期”是其實的意思,地道的開封話。“你別看他住上經(jīng)濟適用房,‘歸期’他不是低收入人群,他開的是寶馬車,‘歸期’他是個‘肥鱉戶’。”
“不瓤稈兒”(音)
放假了,老馬帶著孫子到老陳家串門。到了老陳家后,老陳問:孩子,上幾年級啦?四年級啦。這次考多少分?答:雙百!老陳道:乖乖,你“不瓤稈兒”呀!
在開封方言中,“不瓤稈兒”的意思是不簡單、有骨氣、有本事。
“擰勁兒”
中午時分,天氣很熱,因為家中一點小活兒,老陳要去干,兒子說:爸,天太熱,等涼快了再干吧。老陳不聽非要去。這時,老伴兒說:你咋這么“擰勁兒”呀,誰勸也不聽呀!
“擰勁兒”是開封方言,意思是固執(zhí)己見,不聽勸。另外有時還會說:你麻花不叫麻花叫“擰勁兒”。“烏墨”(音)
如果把某人做的好事忘了或有意無意地忽略不計、不提不說了,開封人就把這種情況稱作“烏墨”。
如說:她可是個好人,做了不少好事,卻沒有誰表揚她,把她的功勞“烏墨”里頭了。不過,人家做好事也不是為了表揚。又如:她天天辛辛苦苦做了多少工作,就是因為嘴上不饒人,結(jié)果把功勞都“烏墨”了。
“吃飽蹲”(音)
在開封方言中有個“吃飽蹲”的詞,就是說有的人吃飯后,就坐在沙發(fā)上或躺在床上不動彈,這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時間久了易患腸胃病。
如說:你看他胖得那樣兒,準是個“吃飽蹲”,吃了飯就不想動一動。又如:要養(yǎng)成好習(xí)慣,“飯后百步走”,到戶外走走,不要“吃飽蹲”,那樣對身體不好。
“嘭圈”(音)
“嘭圈”,也說嘭、嘭了。意思是糟糕,沒有把事做好,或把事辦砸了。
“小鄭去銀行辦事,回來路上把存折弄丟了,這可‘嘭圈’了。”
“藥蔫”(音)
“藥蔫”的“藥”,開封方言中不讀yào,而讀yue。
“藥蔫”指煙花爆竹受潮燃放不響,開山放炮出現(xiàn)“啞炮”。
如:這炮受潮了,“藥蔫”了,根本放不響。
責(zé)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