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梵樂的藝術魅力
2013/6/28 15:57: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聽聽大相國寺佛樂后曾用“梵音海潮,虛遠淡靜”來形容大相國寺音樂的莊嚴和典雅,稱其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大相國寺佛樂結合了中國佛教音樂和北宋皇家音樂的傳統,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大相國寺演奏樂器包括法器和樂器,法器如振金鐸、木魚、鐘鼓等;用于單獨演奏、也可誦經時伴奏的稱為樂器。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整個中原傳統佛教音樂的典范,中國佛教音樂體系的中心。
其88歲高齡的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釋隆江法師,演奏方法獨特,風格真摯淳樸、細膩感人,琴人合一,對佛樂的內涵有著完美詮釋和獨到的藝術見解。法師所演奏的樂器“籌”,音色具簫之哀婉,笛之悠揚,被譽為“世界之絕響,佛家之仙樂”,是目前全國惟一佛教籌樂演奏老人,曾受到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薄一波、聶榮臻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大多數人認為高雅音樂就是西方的交響樂之類,其實略有偏頗。大相國寺監寺宏觀法師介紹說,大相國寺梵樂也應該屬于高雅音樂的范疇,唐宋時,皇室貴族禮佛時,就有佛樂出現。【原標題:大相國寺梵樂的藝術魅力】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佛光文化網 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