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于七朝古都開封城鄉的一種民間鼓樂舞蹈,擊打時氣勢浩大,鼓聲震天,節奏強烈,舞姿雄健,已成為中原民間藝術的一個杰出代表!
開封盤鼓
屬于民俗表演劇目。它同蘭州的太平鼓、安塞的腰鼓、山西的威風鑼鼓、安徽的鳳陽花鼓等并稱為中華五鼓。
一、歷史深處的雷聲
開封盤鼓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它最初是用來緝私驅邪的器物,現已發展成為慶典賀喜,烘托氣氛的樂器。其特點是雄壯而響亮,威武而雄渾。
開封盤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自北宋年間就流傳于開封一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皇城的軍隊里有一種仗鼓,是用于朝廷慶典的集體鼓樂形式。皇宮里還有一種鼓樂,稱作迓鼓,在禮儀迎賓時集體表演。時光如水,歲月如歌,鼓聲越千年,夢里說悲歡。長期以來,盤鼓在民間,主要用于慶典、祭祀、求雨等民俗儀式。宋代遇到干旱災年,有時皇帝親自主持規模盛大的求雨儀式,擊鼓祈天,赤臂披蓑,鼓舞呼喊,場面相當壯觀。到清末大旱之年,開封還出現了200面盤鼓游長街、走四門的壯闊場景。畫家李抱一曾創作一幅國畫作品《旱天雷》,表現的正是盤鼓粗獷奔放、激情四射的情境。
二、走向輝煌的腳步
進入20世紀80年代,由開封市群藝館音樂舞蹈工作者的參與、挖掘、整理、提高,開封盤鼓終于走出自生自長的狀態,逐步升華為以鼓為主、鼓舞兼備、男女皆宜的廣場舞蹈,迎來了藝術生命的第一次輝煌。
盤鼓舞蹈可以組成十幾人到幾百人的表演隊伍,場面宏大,蔚為壯觀。每面鼓直徑50厘米,高32厘米,攀帶長2.5米,斜肩而挎,柳木鼓槌約拇指粗細,表演時可擊鼓行進,充滿力量;可廣場起舞,編隊造型,歡騰跳躍。伴隨著鼓手的表情變化,雄健的吼聲,激昂、厚重,顯示了中國百姓困難壓不倒的英雄氣概。盤鼓的舞姿強健優美,跌宕起伏,具有蕩氣回腸的藝術感染力。
時而像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時而像獅吼密林虎出山,呼嘯一聲動山川;時而像萬眾一心揮鐵拳,豪杰聚會更無前;時而像無邊稻菽千層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抒情的慢板,透出心中多少喜悅,多少夢想;勇猛的搏擊,讓山河振奮,風云變幻。歡樂慶典,笑臉灼灼如花開;八方賽會,鼓舞天地競風流。喜迎嘉賓,捧出熱情和真誠;激勵壯志,腳步能踏動雷鳴。
三、黃河文化的奇葩
開封盤鼓是黃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藝術,浸潤著泥土的氣息,日出的噴薄,日落的散蕩,風雨的淘洗,四季的感懷,都在鼓聲和舞步里舒展;荷鋤的怡然,揮鐮的爽快,春種的希望,秋收的滿足,都在鼓聲和舞步里演繹。緬懷先人,淚滴隨著鼓點飛揚;祈告上天,虔誠追著舞步蹣跚。誰家婚嫁,大盤鼓敲得花轎忽悠悠地顫;鄉村賽會,龍爭虎斗都想著奪頭牌。
鼓是心跳,鼓是語言,鼓是問候,鼓是召喚,鼓是宣泄,鼓是愛戀。鼓是圖騰的崇拜和快樂的吶喊!
在擁有千年鐵塔的城垣中,在擁有巍巍龍亭的古城里,在擁有蘇東坡、李清照、張擇端和孟元老的文化風采中,在擁有包拯、王安石、畢升和沈括的歷史驕傲里,都有盤鼓不竭的營養,都有改革、進取、正義和信念與之并存。雅與俗,上與下,精致與粗放,官府與民間,盤鼓永遠是一道共同的風景線。
鼓與镲是一對姐妹,一對兄弟。盤鼓是花,銅镲是葉,花紅葉綠是最美的春色。那清脆的镲聲,那歡騰的镲舞,既是對鼓聲超時空的響應,又有中國功夫深厚的內蘊。鼓是太陽,镲是月亮,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喜怒哀樂都匯聚在磊落的胸懷間。
俗話說:當面鑼,對面鼓。盤鼓在表演中又對鼓斗槌的舞蹈,就像“汗滴禾下土”之后,爺們兄弟在一起碰心閑聊,俚戲逗趣,就像彼此在傳遞生活信息和道聽途說的故事。純樸如這厚厚的黃土地,真誠似這敲響胸脯一般的雷霆聲。
令旗好比將帥的大旗,號令三軍,指揮若定。紅地黃牙金三角,迎風一抖天地小。不僅醒目、威嚴,而且簡潔明快,剛勁灑脫。如果鼓隊是一支樂隊,旗手便是天才的指揮家。若握在巾幗女兒手,颯爽英姿恰似那冬天的彩云、鄉野的紅纓。穩定的三角,十字坐標,天地方圓,大河波濤,二龍戲珠,聚會英豪,眾星捧月,長風如號。困難面前不低頭,踏平坎坷成大道,這個是我們民族自強不息的生命之舞。
四、城鄉精神的旗幟
有專家指出: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是世界的。必須以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與世界各國對話、交流。一個地區或城市,特色文化才是你的標志,你的風采怡然的旗幟。特色即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卓爾不群。開封盤鼓正是這樣的特色文化,是這里的人民自強不息、昂揚奮進、不屈不撓的精神凝聚,在強烈的個性中體現了雄悍的東方氣派。
迄今,開封盤鼓已經獲得全國性大賽金獎30多個,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文化之一。
開封盤鼓發展大事記
1991年春天,開封小北崗盤鼓隊在北京龍潭廟會“全國民間花會大賽”上首次奪得金獎,引起關注。隨后,開封市盤鼓協會宣告成立,并舉辦了第一屆盤鼓大賽。
199年9月,又有兩支盤鼓隊分別在沈陽和太原的大賽上獲得金獎。從此,開封盤鼓走出中原,打響全國。不久又走出國門,赴日本三重縣、美國迪斯尼樂園訪問演出,獲得成功。(在赴日本訪問演出中,大李莊盤鼓隊的一位帥哥鼓手,迷住了兩個日本高中女孩。倆女孩跟隨鼓隊表演下來,緊追不舍,直到機場惜別時,小伙子以自己的鼓槌相贈才巧妙躲過了這場戲劇性的跨國之戀。 )
慶祝建國50周年天安門廣場文藝晚會上,開封盤鼓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99年的歲末,蓮花之城澳門回歸在即,河南省派出了由開封縣領導帶隊的盤鼓藝術團赴澳門參加回歸慶典,可以說是威風八面。澳門兒女在鼓聲和舞姿中領略到了祖國人民豪放的襟懷和火熱的親情。
留下過毛澤東主席偉岸身影的郊區柳園口鄉能成為全國特色文化之鄉,也是與擁有了大李莊、王周莊等知名全國、屢立戰功的盤鼓隊分不開的。
2000年4月,市群藝館率開封盤鼓隊赴無錫參加中華鼓王大賽。在水滸城的跑馬場上,全國各路鼓隊群英薈萃,廣西的銅鼓、江南的梁紅玉女子鼓隊等,都實力不凡。然而,當開封的盤鼓聲一起,游人的目光一下被吸引過來。十幾家電視臺追搶鏡頭,采訪領隊,占盡了風光。它實際上贏在了氣勢上,那撼天動地的鼓點,那雄獅般的舞蹈,看著的確過癮、來勁。所以“中華鼓王”的獎牌自然非開封莫屬。
1999年國慶期間,開封盤鼓在天安門廣場演出,劉展、劉震兄弟走進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從此,“鼓王劉震”成為開封盤鼓的形象代言。
2004年開封盤鼓獲得河南省政府大獎,劉震、姬廣蘭、汪翕白、馬振林4位對盤鼓的發掘、弘揚做出過貢獻的群文工作者受到表彰。他們對鼓譜的整理改編和系列舞蹈動作的創意編排,對城鄉鼓手的培訓和輔導,表現了應有的智慧與才干。目前,全市城鄉擁有男女盤鼓隊近200支,在市場(含旅游)探索中獲得了最初的經驗。【原標題:開封盤鼓激蕩著七朝古都的民族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