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礬樓,人們就會想到北宋詩人劉子翚那首有名的詩作:“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礬樓。”作為北宋東京城72家正店之首的礬樓,曾是東京最豪華的酒店,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雕梁畫棟,繡戶珠簾,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曾是巨商大賈、文人騷客的雅聚之地,宋徽宗趙佶和名妓李師師礬樓私會的傳說更是讓人充滿好奇與想象。然而,自1988年重建至今,作為我市多個產業項目的經營之地,礬樓曾靈光一現般顯露過生機跡象,但令人遺憾的是很難持久而且往往人氣不足。在當前這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到底應該從何處著手才能夠讓礬樓品牌重放光彩?該選擇什么樣的項目才能讓這座歷史名樓“起死回生”,從而將其真正打造成古城開封文化旅游新亮點,這是開封人的一個夢想,也是我市發展文化產業的需要,盡快破解這個難題迫在眉睫。
回首礬樓重建后25年間的歷史,開封人都會生出一種懷舊感和愛惜自己孩子一樣的親切感。25年間,礬樓曾做過酒肆飯店,做過澡堂、歌舞廳、古玩店,開過書畫展、拍賣展、收藏文化展,辦過茶樓,雖然有時也能“火”上一陣子,但不知什么原因,過一段時間再去看看,往往人去樓空。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頭管理,結果誰都不管,問題越積越多,以至“崩盤”;二是常態經營一直沒有主題定位,導致“回頭客”數量不穩;三是無法鎖定高、中、低端消費群體,導致沒有固定顧客定期光顧,最終失去人氣;四是建筑體量和場所設計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舉辦項目空間受限。對此,主管部門也曾為這座經營屢屢失敗的“煩樓”而大傷腦筋,也曾絞盡腦汁期望曙光重現,看著這座建筑面積龐大的古典建筑不能夠被充分利用,人們感到無能為力。面對這些先天和后天不足的因素,對礬樓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和項目包裝就變得非常必要。
其實,相對我市同類經營場所而言,礬樓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品牌效應,“礬樓”二字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巨大文化內涵和文化感染力的品牌,對與其相關的歷史故事、人文內涵、市井風俗等進行挖掘開發利用,其中所蘊含的能量肯定能夠被激活,從而產生巨大的產業效應。二是礬樓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一般場所不具備的,它東與新都匯商業街相鄰,南與御街相通,北與天波楊府和龍亭景區相望,西側是御河景區和國家5A級景區清明上河園,每天的客流量不可小覷,尤其是在節假日,這里更是外地游客必經之地。三是在開封大力發展宋文化產業的氛圍中,礬樓這樣一個龐大的宋代建筑群,是一個承載和傳承宋文化內涵、開展相關文化活動的絕佳場所,市場開發空間無限。
我市眾多有識之士認為,要對礬樓進行重新定位和利用,將礬樓所蘊含的品牌效應充分展示出來,對礬樓的經營管理明晰產權、歸口管理是第一要務。也只有這樣,礬樓的經營者才會真正把礬樓當做“自己的”地盤去選擇項目,悉心經營。其次,應該從吸引人氣的項目上找突破口。作為北宋時期享有盛名的酒樓,可以從發掘展示和宣傳推介宋菜入手,依托現有場地和宋代風俗的發掘,靠開展高中低檔壽宴吸引人氣,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同時為同日出生的人群提供結交機會。也可以與周邊景區聯手,開展御宴預約。在充分吸引人氣的基礎上,可以再拓展產業項目空間,開展宋詞樂舞、響堂文化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宋代市井文化活動項目等相關文化產業活動。總之,在開發利用礬樓時,一定要遵循圍繞品牌建設這個中心,做好文化與商業、文化與旅游的充分融合,處理好高端與大眾、古典與時尚、節慶與常態、單一經營與多種經營的關系,讓礬樓這個品牌真正成為中原乃至全國知名品牌。只要周密策劃,認真論證,礬樓這顆文化明珠一定能夠成為新時期開封市的標志性文化品牌,在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的今天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豐碩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