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掛,店家楹聯對仗工整,招牌各具特色。建筑高低錯落,雕梁畫棟,美輪美奐。花崗巖鋪成的石板路透著古樸,刻有“筆”、“墨”、“紙”、“硯”、“琴”、“棋”、“書”、“畫”字樣的金色地雕從南向北均勻排開。街邊雕塑惟妙惟肖,不知道有多少游客駐足與之留影。這就是書香之氣撲鼻、古風古韻彌漫的書店街。
2011年,我市投資2000多萬元、用4個多月完成了這個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的標志性項目。通過整治,書店街已成為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街區,成了展示開封古城風韻的窗口,對我市高品位改造老城區具有典型意義和示范作用,已成為我市打造“新宋風”城市風格的標本項目。
我們一起回溯到2011年,回望那年熱火朝天的整治過程——
書店街是我國唯一一條以“書店”命名的街道,其歷史可上溯到北宋時期。乾隆年間,該街道因經營書籍及文房四寶聞名,正式被命名為“書店街”。清代開封作為中原文化中心,文化產業極為興盛,書店街也成為中原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一條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雖然市政府幾次對書店街進行修葺,但都不徹底。
2011年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被批準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這對書店街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當時書店街的情況并不太好,主要表現在建筑年久失修、店家招牌不統一、廣告牌亂掛、交通混亂等。當年7月,為了重現書店街的古樸風貌和繁榮景象,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程正式啟動。
這次整治以保護歷史建筑原真性為原則,努力以大宋文化、古都歷史和人文底蘊為主體背景,以書籍文化、書畫文化、書房文化為主要內容,以品游、休閑、賞購、展示為基本功能,將文化歷史保護和旅游景區建設相結合,把書店街打造成高標準、高水平的特色歷史文化名街,進而成為旅游景點。
2011年7月16日,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指揮部工程辦公室邀請古建專家,召開了關于書店街建筑整治、整修工程論證會。對書店街的每一棟建筑進行研究論證,該整治的整治,該修繕的修繕,本著恢復原貌、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不給歷史留下遺憾。
2011年8月25日,市委書記祁金立主持召開了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程有關問題匯報會,聽取并確定了有關書店街牌坊、廊橋、街道小品、市政家具、路燈,牌匾、幌子、旗幡、楹聯和燈籠,亮化工程設計等的方案。
街景整治在亮化工程方面要體現建筑特色,點——局部突出建筑特色部分,書店街的建筑多為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亮化設計要選取各個時期的代表建筑做重點照明,突出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特點,在光色和燈具選型和布置上作區別。線——建筑屋頂掩口輪廓線的照明,建筑上下兩層屋檐下采用相同的燈具,光色做立面照明,從而達到統一。 面——夜晚臨時攤位燈光閃爍形成街面亮化,要烘托商業氣氛。
法古而不泥古,修舊而不守舊,書店街改造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抓好設計、標準、質量等,確保每個環節都要做出精品。
清代是沒有空調的,書店街空調外機不宜外露,應盡可能結合建筑結構設置在隱蔽部位,以避免空調影響建筑立面效果。空調外機應加裝按照設計樣式進行加工制作的裝飾罩,進行遮擋保護裝飾。
清代是沒有電線、電纜的,整治決定對書店街供電線路及鐵通、聯通、移動、有線電視等弱電線路進行改造,原則是線路盡可能結合建筑物設置在隱蔽部位,布管顏色要與建筑物主色調一致,不外露。通信端子、分配器應集中安置在山墻或隱蔽部位。
清代是沒有卷閘門的,按照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要求,對書店街臨街商戶外裝卷閘門進行了拆除。
建設中,無論是炎炎夏日或綿綿秋雨,技術人員都堅持施工,有時還要加夜班。施工、監理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工藝和質量要求進行施工、監理,未經過現場監理驗收的,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整治期間,市委書記祁金立,市長吉炳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秦保強等多次深入書店街,對修繕提出具體要求,強調要注重整治工程的整體效果和細部處理,書店街要有空間感,天際線要錯落有致,街道要有縱深感,廊橋、透窗等要有文化藝術內涵,街景色彩的配置要大膽,委婉、含蓄搭配,“街道家具”要有書店街獨有的文化藝術特色,體現人性化。通過綜合整治,要把書店街打造成集旅游、休閑、購物于一體,展示開封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城市個性特征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展示古城開封形象的亮麗城市名片;打造成我市風韻獨具的旅游景區和廣大市民休閑、購物的場所。
在書店街綜合整治過程中,國內著名文物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親臨書店街指導工作,對書店街綜合整治和文物保護工作給予很高的評價。
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程社會關注度高,體現出公開及群眾參與特點。工程改造內容繁多,涉及面廣。鼓樓區、龍亭區都成立了領導小組,組織公安、工商、稅務、城管、城建、辦事處、社區等相關單位,成立了群眾工作、違法建設拆除、廣告牌匾整治、市場規范等專項工作機構,圍繞綜合整治開展調查、排查,逐戶做群眾工作,得到了廣大市民支持,得到了各單位、店鋪、住戶理解和積極配合。針對網友發帖對整治方案的疑問,指揮部及時回帖,予以澄清、解釋。
書店街街景整治體現了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市及時出臺了書店街管理制度、書店街夜市管理制度,成立了書店街管理委員會,按屬地管理的原則,由鼓樓區、龍亭區分別組建完成。管理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管理好街容街貌,維護好市政基礎設施、市政家具、建筑小品及臨街建筑,做好商戶的牌匾、旗幡、燈籠規范懸掛及街道環境衛生日常管理,做好街內的交通治安管理等。
書店街的業態調整是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程的一部分,我市把書店街街景整治過程作為文化產業提升的契機,努力打造以京古齋為龍頭的書房文化中心、以新華文匯廣場為龍頭的書籍文化中心、以開封書畫院為龍頭的書畫文化中心。如今的書店街文化經營者多了,書店街更加名副其實。
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工程只是開封宋都古城風貌保護和重現工程的第一步,正如市委書記祁金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開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豐富的文物、遺址遺存,下一步,我市將一條街一條街地改造,一件事一件事地做,重建更多歷史文化街區,重現歷史景觀,把“東京夢華”再現出來。
文化是城市功能的最高價值,也是城市功能的最終價值,開封的目標是建設“文化城市”,著力打造外在古典、內在時尚、宋韻彰顯的富有文化競爭力的城市。
“新宋風” 城市風格是我市目前的定位,就是要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突出“新宋風”的理念,要借鑒宋代建筑文化精髓、傳統建筑形式和符號,運用現代建筑的語言來體現古城開封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時代特點。在新區建設及老城區改造過程中,要充分融入開封特色文化元素。在城市建筑上,在城市園林、街道、路燈、標牌、候車亭、橋梁、垃圾箱、公廁、導示牌、街景小品、雕塑等也都要形成開封自己的風格。
做好“新宋風”城市風格文章,要堅持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商業為力,彰顯開封特色,著力做好“宋都、菊鄉、水城”三篇文章,要把“新宋風”城市風格集中展示出來,既要看到歷史、現在,更要看到未來。
書店街街景綜合整治的過程,是一個“新宋風”的實踐過程,處處體現了“新宋風”的要求。我市把書店街街景整治作為宋都古城風貌保護和重現工程的第一仗,在科學、嚴謹、求實的運作過程中,在體現原真性的探討中,積累了建設“文化城市”的寶貴經驗。(原標題:古色古香書店街——開封市文化產業跨越發展啟示錄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