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開封是八朝古都,歷史上那些雕梁畫棟的公主樓閣已經隨著歲月的變遷或毀于戰火或埋于黃沙,紅顏嬋娟隨風去。開封目前現存的近代建筑中可以稱為“公主樓”的,也只有河南大學的7號樓和開封賓館的2號樓了。
先說河南大學的“公主樓”。去年5月,汴梁博客圈的懷夢草策劃暢游了河南大學明倫校區,河南大學的學者跬步先生當導游,他講解翔實,眾博友受益匪淺。也就是在這次活動中筆者得知了河南大學“公主樓”的故事。河南大學關于“公主樓”的說法版本甚多,其實“公主樓”之說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流傳,是當時校園內男生們的戲言。說是在迷人的校園內,有一座“儼如宮殿又嚴肅華麗的皇宮小樓”,里面住著一群美麗的姑娘。
“公主樓”建筑位置在現在6號樓東南方向約80米處,是一座磚木結構、坐東向西的兩層仿古建筑。當年,該校在非女子學校中首先招收女生,開創河南高等教育史上之最,轟動全省。如今,“公主樓”已不復存在。
就是這樣一座眾望所歸的“公主樓”卻被梁思成給否定了。1936年6月初,梁思成、林徽因到開封參觀鐵塔、繁塔等古建筑之后來到河南大學,看到校園內的建筑恢宏大氣、典雅美麗。在參觀了“公主樓”之后,校方引領梁思成和林徽因到7號樓前,站在7號樓前,梁思成久久不肯離去。該樓是校園內近代建筑群中規模僅次于大禮堂的建筑,其造型典雅、布局嚴整、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梁思成感慨良久,說:“這7號樓才是真正的公主樓啊!”
作為建筑大師的梁思成眼光獨到,因為他的一席話使筆者在多年之后仍迷戀7號樓的華美,常常徘徊在樓的周圍感受她的端莊和秀美。這是怎樣的“公主樓”啊,不因歲月的洗禮而失去芳華,不因時光的無情而黯淡無光,不因人事的滄桑而喪失氣韻,不因年代的久遠而老態龍鐘。在綠樹青草之邊,在紅柱飛檐之上,在過去未來之間,滄海桑田,不變的是她的容顏。那些彩繪的木雕,明快輕盈;窗間羅馬式的圓柱,韻味十足;水泥砂漿抹面的底層基座,粗獷穩重。7號樓的建筑設計不拘泥于傳統建筑模式,而又不照搬西洋形式,設計者處理中西建筑手法非常嫻熟,是上世紀20年代中西建筑藝術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就是在這座公主樓內,1937年6月,鄧拓作為法學院進步學生,在此樓北門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入獄。
另一座可以稱為“公主樓”的建筑就是開封賓館的2號樓了。這座樓據說是由中國建筑學的泰斗級人物,與梁思成一起被并稱為“南楊北梁”的“南楊”楊挺寶設計的。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如果不是心懷崇敬,你是感受不到開封賓館2號樓的設計靈光與大家閨秀的氣質和風范的。開封賓館2號樓采用坡屋面,灰瓦歇山頂,清水磚墻,白灰勾縫,共有4個出入口,正門居中亭亭玉立,門庭采用兩柱式歇山挑角門廊。整座建筑采用磚木結構,木屋架、灰筒瓦,屋脊吻獸和煙囪增加了建筑的立體空間。我曾經懷想那個名叫羅素英的天主教本篤會修女和另外3位修女從美國到中國的情景,她們在開封自由路中段購得原開封救濟院的房產,拆舊建新,從1936年開建至1937年竣工,以此作為修女的居住場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這里被日軍占領,成為日本領事館。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被收回。
開封賓館2號樓建筑十分細膩,裝飾秀麗雅致,門窗采用清末花式,制作精細優美,朱紅油漆格外醒目。各入口處有垂花柱和透花雕飾,造型精美。整座建筑色彩搭配協調,既有東方建筑的婉約,又有西方建筑的豪放。中西合璧,堪稱近代仿古建筑的典范。新中國成立后,在這座樓內接待過不少名人政要。
在開封現存的近代建筑中,河南大學7號樓和開封賓館2號樓被稱為“公主樓”當之無愧。欲把她們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因為只有公主才可以如此嫻靜、典雅、高貴、純潔。這兩座“公主樓”保存十分完好,可以說是盡善盡美。雖然歷經滄桑,卻依然矗立在蔥郁的綠樹和花香中,她們的優雅是如此的令人魂牽夢縈……(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原標題:開封的“公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