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新聞資訊 >> 瀏覽開封

蘭考,脫貧之后的新方位

2017/3/29 9:48:52 點擊數: 【字體:

  春回大地,地處中原的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迎來好消息:蘭考脫貧了!

  3月27日,河南省舉行蘭考縣退出貧困縣新聞發布會,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并經河南省政府批準,蘭考縣成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的貧困縣。經核查評估,蘭考縣綜合測算貧困發生率1.27%,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如今,作為焦裕祿精神發源地,蘭考處在穩中求進的新方位。

三年脫貧,回答“蘭考之問”

  地處黃河奔流入海前最后一道灣的蘭考,歷史上飽受黃河泛濫之災,特有的自然災害條件,讓這里成了新中國貧窮的樣本之一。1962年冬天,在災害最嚴重的關口,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來到了蘭考,帶領全縣人民治理風沙、鹽堿、內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除“三害”。然而,栽下的泡桐尚未長大,焦裕祿卻積勞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與世長辭。

  焦裕祿同志壯志未酬,焦裕祿精神激勵著蘭考人民繼續奮斗,改變貧窮面貌。據《蘭考縣志(1999年版)》記載,1989年,“三害”得到全面治理。昔日“一見風沙起,戶戶把門關”的蘭考,已形成林在田邊,糧在樹旁,農林結合,林茂糧豐的新局面。

  蘭考曾經貧瘠的1116平方公里大地,伴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釋放出從未有過的活力。未來發展可期,“蘭考之問”也不容回避:為什么守著焦裕祿精神這筆財富,經濟仍比較落后,10萬人沒脫貧?

  2014年,蘭考縣委、縣政府鄭重作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承諾。

  跨越性的歷史巨變,書寫在蘭考大地上,顯現在農家院里。葡萄架鄉趙垛樓村年富力強的趙振德加入了村里人翻蓋新房的熱潮,與妻子一起燒了磚備足了料蓋起三間新瓦房,伴著改革開放的春潮,抱著聰明伶俐的兒子趙丹住進新房,未來的美好日子充滿希望。

  擋風沙的一排排一片片泡桐,由“擋風墻”匯聚成“綠色寶藏”。以泡桐為原料的木加工業歷經歲月滄桑和市場洗禮,一步步壯大為造福蘭考人民的第一主導產業。起步于1990年的民族樂器制造,高歌猛進異軍突起,到2013年,古箏、琵琶、阮、二胡、揚琴等十多種產品,撐起了第二大主導產業,讓蘭考成為國內民族樂器三大產地之一。

  城關、三義寨、紅廟,16個鄉鎮、街道,趙垛樓、牛場、張莊,450個行政村、社區,焦裕祿同志生前足跡所至的地方,還有10余萬群眾被貧困堵在家門里,需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化為眼見為實的發展成果,鎖住貧窮,消除貧困,讓貧困群眾永遠告別貧窮。

使出焦裕祿的“三股勁”

  “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谷營鎮曹莊村第一書記葛占偉沒有把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掛在嘴上,村里發生著的變化卻實實在在,貧困戶如期脫貧,致富也有了門路。

  2015年,河南省1.2萬名黨員干部作為“第一書記”到貧困村進行2至3年的幫扶,46歲的葛占偉是河南省交通廳下派蘭考縣5個村的五名第一書記之一。“實施精準扶貧,打好脫貧攻堅戰,離不開焦書記的‘三股勁’。”讀著焦裕祿事跡長大的葛占偉說。

  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曹莊村基礎設施嚴重落后,85戶364名貧困人員,貧困人口占全村比例并不高,但全村幾乎沒有大有可為的致富項目。

  變化始于村內街道硬化、亮化和村內排水設施建設,而人心的改變來自“陳式太極拳”。葛占偉雖然算不上太極功夫高手,但是,通過在村里教授太極拳,他團結起了村里想干事的年輕人,當村里集便民服務大廳、衛生室、老人活動室、閱覽室、文化活動廣場于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建成時,他帶領這些年輕人組織貧困群眾將村里的污水坑改造成了蓮藕池塘,還組織起了兩支建筑施工隊,全村呈現出不一樣的活力。

  不能住危房,要有大門和院墻;不能沒門窗,要有玻璃和紗窗;不能沒家電,要有電視和電扇;不能沒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不能臟和亂,環境要有改變。這“五不五有”,以及“五凈一規范”即院內凈、臥室凈、廚房凈、廁所凈、個人衛生凈和院內擺放規范,是蘭考縣大力改善兜底貧困戶生活條件提振脫貧信心的標準。

  蘭考縣統計局派駐霍寨村的劉銀花、崔琛、馮艷敏,被村里群眾稱為“三朵金花”。這樣的褒獎不僅是她們將蘭考縣制定的已脫貧戶、一般貧困戶、兜底貧困戶的相應政策精準落實到戶到人,實現了如期脫貧目標,而且,緊盯改善兜底貧困生活條件提振脫貧信心的標準不放松,面對面督促,一遍遍動手示范。

  蘭考脫貧的實踐,不僅喚醒了干部群眾骨子里的干勁,也錘煉了隊伍,肅正了作風,蘭考全縣上下形成了“領導領著干,干部搶著干,群眾跟著干”的干事創業濃厚氛圍。從2014年起,蘭考又抽調345名后備黨員干部充實到115個駐村工作隊,做到了150個重點項目、115個貧困村、45個軟弱渙散村、6152戶貧困戶全覆蓋。

從“一個縣”到“一座城”的轉變

  9米高的不銹鋼旗桿上迎風飄揚的國旗,在曹莊村邊的田野上分外醒目,旗桿不遠處就是郜學亮養的7000多只山東白鵝,接續不斷的鵝叫聲,讓寂靜的田野生機無限。

  44歲的郜學亮仍然使用著兩個山東臨沂的手機號,經過多年打拼,他在臨沂有了自己的加工廠。去年,他毅然賣掉加工廠回到村里養鵝,成立了學亮種植養殖合作社,帶動10戶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

  杜寨村32歲的張貴玲與丈夫一起到珠海、昆山打工,家里實現脫貧,聽說鄉政府出資統一興建塑料大棚發展哈密瓜,她回村率先承包了四個大棚,僅種了一季反季大棚蔬菜就收入3萬多元。

  “我們村原來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人均收入突破了9820元,集體收入達到了16萬元,村黨支部正帶領全村人擼起袖子干,努力奔小康。”儀封鄉代莊村村支部書記代玉建自豪地說,兩年前,代玉建響應在外務工、有技術有頭腦的年輕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的號召,回到了離別多年的村莊。

  “光腳穿上鞋容易,關鍵是以后的路怎么走。”在蘭考的鄉鎮和村莊,令人欣喜的是,有了政策保障和精準落實,精準脫貧并沒有止步于將政策紅利“吃干榨凈”,一批可行的項目和可持續的產業加速推進,正在走向縣、鄉統籌一村一特色,脫貧與致富呈現無縫銜接的良好態勢。

  當年,城邊光禿禿的沙丘上修建的焦裕祿烈士陵園,今天已經綠樹成蔭。兩年來,蘭考圍繞從“一個縣”到“一座城”的轉變,大力實施了“四縱六橫”產業廊道工程,加大投入營造全縣“半個小時交通圈”。

  依靠改革,蘭考著力將發展潛力轉化為發展優勢。目前,總投資100億元的恒大家居聯盟產業園項目設計方案已基本確定。以產業聚集區為龍頭、一鄉一業布局重點鄉鎮、骨干企業支撐產業覆蓋示范村,特色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致力于新型城鎮化體系,蘭考中心城區正在變大變美,四個中心鎮也確定了特色目標,美麗鄉村已起步。正如鄭徐高鐵開通將蘭考帶入了高鐵時代,蘭考1116平方公里大地也正在步入新時代。

  面對“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莊嚴承諾,如期脫貧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蘭考找到了脫貧之后的新方位,繼續穩中求進,深化改革,不斷提高縣域治理能力,更好地做到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開封燈籠張:彩燈中 古韻俏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