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漯河

一代名將伍子胥的人生:一切為了報仇(3)

2013/12/19 14:33:53 點擊數: 【字體:

    汝生時枉有目珠——鞭平王之尸

    在吳國,當時的吳王僚是夷昧的兒子。夷昧共兄弟四人,老大諸樊,即光父;老二余祭;老三便是夷昧;最小的是季札。其父執政之時,因四子季札最為賢能,想傳位于他,但季札推讓不納,于是就立囑于諸樊,并要求兄弟依次當政。當王位傳到季札時,季札仍然堅拒不受,夷昧之子僚便趁機稱王。公子光是季札之子,他認為本該屬于自己的王位卻被堂兄僚搶占了,因而一直對僚懷恨在心,總想奪回王位,只是對僚身邊的掩余、燭庸、公子慶忌(這三個人在當時的吳國相當厲害,對吳王僚也非常忠心)有所忌憚,只好再尋時機。

    來到吳國的伍子胥并未急于求見吳王,而是混跡于街市之中,吹竹簫以明心志。吳國大臣被離發現了他,將其引薦給了吳王。此時公子光也看中了伍子胥,只是下手晚了一步。吳王很欣賞伍子胥,許諾要替其報仇雪恨,并拜伍子胥為上大夫,委以重任。

    公子光擔心吳王重用伍子胥后,自己奪取王位的大計愈加難以實現,便對吳王僚說:“您貴為一國之主,而他乃村野匹夫,您怎能答應他的請求?再說,楚強,我們與之作戰,勝少負多。即便取勝也只是替他一人報仇,泄了他的恨;若是不勝,會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多大的災難?”吳王覺得公子光言之有理,于是決定不去伐楚。伍子胥得知消息后,就辭了官,和公子勝到鄉下種地去了。而此時的公子光又來了一招,讓吳王與伍子胥的關系來個徹底了斷,他對吳王說,伍子胥因您不肯替其報仇,已是懷恨在心。于是吳王對伍子胥更加疏遠了。

    此后公子光就去找伍子胥,向其表達了自己的心志。并說,如果伍子胥能助其當上吳王,他會替伍子胥報仇。這不失為誘人的條件,對伍子胥來說,他可不管誰當吳王,只要能報仇就行。于是伍子胥答應了,并向公子光推薦了自己的結義兄弟專諸,準備伺機刺殺吳王僚。

    吳王僚十一年(前516年),楚平王熊居病死,昭王熊軫即位。伍子胥得知后,非常悲憤,平王已死,父兄之仇未報,這可怎么辦?由于伍子胥報仇心切,竟然一連三天未曾進食。后來他想出一計,對公子光說:“你現在可以勸吳王趁楚君新喪攻楚,并讓其用掩余、燭庸、公子慶忌為主將,而你在行軍途中可假裝摔傷而要求返回,這是你除掉吳王僚之絕佳時機。”

    公子光依計行使。待吳師伐楚出征之后,他邀請吳王僚去家中做客,品嘗在太湖請到的一位名廚做的炙魚。這位名廚不是別人,正是專諸,他去學烤魚,正是投吳王僚之所好,以尋機刺殺吳王僚,報伍子胥的知遇之恩。吳王僚果然上當,最終被專諸刺死。而此時在外的掩余、燭庸、公子慶忌聞訊后只得逃往他國。

    此后,公子光即位,即為吳王闔閭。闔閭任命伍子胥為“行人”(掌管朝覲聘問之官),“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并命他主持修筑國都城池,修建倉庫,鑄造兵器,編練軍隊,訓練士卒練習騎射及駕馭戰車、戰船等,準備稱霸中原。

    就在這時,伯來吳投奔伍子胥。伯本是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他的父親伯郄宛是楚王左尹(令尹的助手),為人耿直,賢明有才能,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受到了少傅費無忌的忌恨進讒,被貪得無厭的楚令尹(國相)囊瓦所殺,并株連全族。伯僥幸逃出,聽說伍子胥在吳國混得不錯,就跑來投奔子胥。同病相憐,而且有著同樣的仇恨和仇人,伍子胥自然非常熱情,倆人一見如故。于是,伍子胥就把伯推薦給吳王闔閭以求重用,而這也為伍子胥后來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

    吳王闔閭四年(前511年)秋,闔閭采納了伍子胥的提出的“先疲敝楚軍,再大舉進攻”的戰略方針,派軍攻楚邊邑夷(今安徽亳州東南)、潛(今安徽霍山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楚軍往援,吳軍即退;楚軍回師,吳又攻弦(今河南息縣南);楚再馳援,吳軍又撤。此后年年如此襲擾楚境,以致“楚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

    吳王闔閭七年,楚屬國桐(今安徽桐城北)叛楚附吳,伍子胥為達到“多方以誤之”的目的,趁機唆使楚附庸舒鳩氏(今安徽舒城)誘楚來攻。楚昭王熊軫派囊瓦率軍攻吳,闔閭則派伍子胥等率軍迎擊于豫章(今大別山東、巢湖以西,淮南、江北地區)。伍子胥將大量船只部署于豫章地區南部的江面上,故示守勢,而將主力潛伏于巢邑(今安徽桐城、安慶之間)附近。囊瓦誤認吳軍盡在江上,遂對陸上警戒松懈。伍子胥則乘其不備,由側翼突然發起進攻,楚軍大敗。吳軍乘勝攻占巢城,俘楚大夫公子繁。

    吳王闔閭九年,唐成公與蔡昭侯去朝楚之時,由于囊瓦貪求蔡昭侯所愛的皮衣、玉佩與名馬等,蔡昭侯起始不給,因而遭到囊瓦侮辱。隨后,囊瓦將蔡昭侯、唐成公一并囚禁數日。唐蔡二君回國后糾集了共17路諸侯討伐楚國,后因晉國半路退出而只好作罷。沈國乃楚屬國并未隨征,蔡國恨之,回歸途中滅了沈國,殺了沈君。楚國怪罪蔡國,于是出兵圍蔡,蔡遂求援于吳。當時闔閭認為楚已疲憊,軍力削弱,正打算趁機發起總攻。這時,伍子胥分析了敵情,并提出建議說:“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他的這一建議,利用了楚與鄰國的矛盾,使自己也師出有名,相對也增強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唐、蔡兩國為楚國北方門戶,對吳而言,這兩國位處楚國側背,戰略價值極大,如果吳軍由此攻楚,則可以避開豫章地區楚軍防備較嚴的正面戰場,直趨楚都郢,更能起到戰略突襲的作用。闔閭聽后大喜,采納了伍子胥的建議,命被離、專毅輔世子波據守國都,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和伯為副將,其弟公子夫概作為先鋒,共率吳兵六萬,號稱十萬大軍,從水路渡過淮水去救蔡國。楚將囊瓦見吳兵人多勢眾,于是放下蔡國急撤,并派人入郢都告急。此后唐國也來會合,自此唐、蔡、吳三國聯合起來共同討伐楚國。

    孫武見囊瓦撤退,為了盡快追上楚軍,命人棄船登岸,率大軍沿江北陸路過三關,經過章山,直抵漢陽。而此時,楚軍屯兵于漢水之南,吳兵則屯兵于漢水之北,囊瓦自撤軍之后一直在等援軍來助,故而非常擔心吳軍會渡江來攻,但又聽說吳軍是棄舟前來,心中稍感寬慰。而此時,楚昭王派沈尹戌(即葉公之父)率精兵15000人來到漢陽。得知孫武棄船前來,沈尹戌大喜,他對囊瓦說:“吳軍素習水戰,今卻棄船而行,我率兵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境內),征集那里的楚軍,迂回到吳軍的側后,毀壞吳軍舟楫,阻塞三關,切斷吳軍的歸路。你領兵渡江,我們前后夾攻,吳軍可敗。”然而沈尹戌走后,囊瓦聽信讒言,怕勝吳之后沈尹戌會位居己上,于是不用沈尹戌之計,而是自以為是,私自出擊,結果中了吳軍的埋伏,造成楚軍大敗,最后只得率殘軍退到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

    囊瓦退至柏舉之后,楚王又派(wei)射前去相助。但囊瓦主張進攻,射主張防守,兩人意見不和,繼而各自為政,互不相救。結果囊瓦兵敗奔鄭,射所領楚兵則在退歸郢都的途中被吳軍殺得七零八落,而沈尹戌也遭吳軍圍攻,力戰身亡。

    此后吳軍乘勝追擊,直逼郢都。郢都有三城(即麥城、紀南城、郢城),闔閭采用了伍子胥的策略,派伍子胥攻打麥城,孫武攻紀南城。伍子胥用計在麥城附近又筑二城,東曰“驢城”,西曰“磨城”,東驢西磨智破麥城。孫武則引漳水,水淹紀南城,連同郢城都給淹了。見此情形楚昭王熊軫只得倉皇出逃。郢都沒有了楚王,自然就不攻自破。攻入郢都后,吳國君臣洗劫楚國國庫,淫亂楚國后宮。

    接著吳王闔閭又按照伍子胥之言,將楚國宗廟盡行拆毀,雖然孫武極力勸阻,但吳王根本不聽。其實,如果吳王采用孫武之計,善待楚民,讓公子勝入主郢都,則楚國定會俯首于吳國,對吳國的稱霸之計有利而無弊。可伍子胥不愿善罷甘休,他請求吳王準許自己掘楚平王墓以解心頭之恨,吳王自然同意。伍子胥懷有報仇之心,有如此之想法和行為,還算可以諒解。而吳王闔閭,應該算得上是一位了不得的政治家,竟不作長久打算,不用孫武之策,只圖一時之快,真是令后人為其感到悲哀。

    找到平王的尸骨后,伍子胥“手持九節銅鞭,鞭之三百,肉爛骨折”。此后更是“左足踐其腹,右手抉其目”,并罵曰:“汝生時枉有目珠,不辨忠佞,聽信讒言,殺吾父兄,豈不冤哉!”可伍子胥還不解恨,又割下了平王的頭,并把衣物棺木全都銷毀,連同尸骨棄于荒野。

    吳軍占領郢都后,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因楚昭王之母是秦女,于是申包胥向秦國求救,而秦哀公卻沒同意出兵。當時秦哀公整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哪里會顧得上救楚?說是讓申包胥等候,實際上是無心于此。申包胥請得越急,秦哀公越是不發兵。結果,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滴水不進,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于被他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著他們亡國?”

    于是秦哀公派兵前往楚國,并擊敗了吳軍,到此時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摘自《百家講壇》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伍子胥:功名成敗看胸襟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