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王莽改制,造就了一個斷送了自己命運的王朝,在歷史上一直面臨著各種是是非非。其實,王莽改制的多數措施是深得人心的,譬如王莽改制中的救濟災民措施,包括他自己和太后帶頭捐資,在長安為災民建房等,盡管未必都能落實,總能起些作用。因而在王莽改制失敗時,才有上千人甘愿陪王莽同死。
本文摘自:《葛劍雄寫史:中國歷史的十六個片斷》,作者:葛劍雄,出版:上海書店出版社
揭發表兄,大義滅親,38歲當上大司馬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王莽出身在一個顯赫的家庭,他的姑母王政君被元帝立為皇后。成帝(王政君之子)繼位后,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但王莽父親早死,沒有輪到封侯;哥哥也年紀輕輕就死了,留下了孤兒寡母。王莽從小謙恭好學,生活儉樸,平時侍奉母親和寡嫂,撫養侄兒,都規規矩矩;對待社會上的名流學者、家中各位叔伯,格外彬彬有禮。永始元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官越升,越是謙虛。他廣泛結交高中級官員,救濟名士,家里不留余財,連自己的軍馬衣服都拿來分給賓客。在位的官員不斷舉薦他,在野人士紛紛傳播他的佳話,王莽的名聲逐漸超過了他的叔伯們。
王莽改制時使用的錢幣(來源:資料圖)
王莽的叔父曲陽侯王根擔任大司馬多年,因一直有病,幾次要求退休。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長名列九卿之首,按慣例應繼任大司馬。淳于長忘乎所以,大肆收受地方官的賄賂,妻妾成群,生活侈靡。淳于長的妾許女靡的姐姐是成帝已廢的許皇后。許氏想求皇帝給她復位,送給淳于長大批宮中的用品和財物。淳于長騙她說有辦法讓成帝立她為左皇后,通過許女靡不斷給她寫調情的信。此事讓王莽打聽清楚,就利用探病的機會報告王根:“淳于長見您久病,好不高興,自以為應該代您輔政了,已經給不少人封官許愿。”王根大怒,要他趕快向太后匯報,太后氣得讓成帝免了淳于長的官。不久,王莽的另一位叔父紅陽侯王立接受了淳于長通過兒子王融送來的大批珍寶后為他在成帝前說情。成帝讓有關部門調查,王立讓王融自殺滅口。成帝更懷疑他們間有陰謀,將淳于長關押在洛陽的詔獄中反復審訊,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獄中被殺死。王莽繼王根和其他三位叔伯之后當了大司馬,當時他38歲。
體恤百姓,網羅文士,贊頌他的民歌有三萬字
正當王莽聲譽日隆時,成帝駕崩,太子繼位(哀帝)。成帝無子,太子是侄兒、原定陶王劉欣。哀帝繼位后,他的母家成了新的外戚,王家卻受到沉重打擊。王回到新都侯國(今河南唐河縣西南)閉門不出。他的兒子王獲殺了一名奴婢,被他痛罵一頓,逼令自殺。三年間,官員們為王莽鳴冤的上書數以百計。元壽元年,哀帝以侍奉太皇太后的名義征召王莽回家。
一年多后,哀帝病死,太皇太后急召王莽進宮。哀帝的嬖臣、大司馬董賢被免職自殺,王莽被封為大司馬,建議迎九歲的中山王繼成帝為帝(平帝)。太皇太后重新成為皇太后,臨朝稱制,由王莽執政。
王莽很快收羅、組織起一個得心應手的班底:王舜、王邑為心腹謀士,甄豐、甄邯負責決策,平晏掌管機密,劉歆撰寫文告制造輿論,等等。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大臣們向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王莽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獎勵他們四人,以后再考慮他。并不顧太后多次詔令,堅決推辭。左右向太后建議,還是不要強迫他,先封了孔光等人,他才會答應。四人受封后,王莽還是不肯出來,群臣又建議,王莽雖然極盡謙讓,應該表彰,但及時加賞,才能證明朝廷重視大功。于是太后下詔:王莽增加封邑二萬八千戶,封為太傅,稱安漢公,以蕭相國(何)的故居作為安漢公官邸。王莽不得已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退回了增封的土地和民戶,表示要等到百姓都達到小康水平后再說。太后下詔:接受王莽的辭讓,但將他的俸祿、辦公人員和賞賜都增加一倍,什么時候百姓達到小康,大司徒、大司空負責上報。王莽連這一點也不接受,建議應該首先考慮封諸侯王和開國以來功臣的子孫,然后是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最后朝廷下令:全國成年男子每人增加一級爵位;二百石以上級別的官吏,不論是否試用期滿,全部轉正;封東平王、中山王,封宣帝曾孫36人為列侯;封太仆王惲等25人及右將軍孫建等為關內侯;公、列侯的繼承人犯了罪,凡判處“耐”(剃去須發服勞役)以上的都應先經上級批準;派諫大夫巡視三輔(三個朝廷直轄區),凡上一年多收的賦稅一律予以賠償,凡不妨礙哀帝陵園中建筑物的百姓墳墓都不遷走;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備服兵役所需物資。
他又向太后進言:“由于丁、傅兩家外戚的奢侈揮霍,很多百姓還吃不飽飯,太后應該穿粗衣,降低飲食標準,作天下的榜樣。”他捐錢一百萬、田三十頃,救濟貧民。此舉一出,百官積極響應,紛紛仿效。連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湯沐邑”(供太后私人開支的封邑)十個縣交給大司農管理。元始二年全國大旱,并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230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為了復興儒家傳統制度,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臺等禮儀建筑和市(市場)、常滿倉(國家倉庫),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元始五年秋,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風俗使者回到長安,帶回各地歌頌王莽的民歌三萬字。王莽奏請進一步制定條例,以便做到“市無二賈(市場上不討價還價)、官無獄訟(衙門里沒有打官司的)、邑無盜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男人女人分別走在路的兩邊)”,“犯者像刑”(犯法的人以畫像示眾,不必真的用刑),仿佛回到了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