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漯河 >> 傳統(tǒng)文藝 >> 文藝學術專欄 >> 瀏覽漯河

《古劇民俗論》和中國戲曲史研究

2013/4/28 11:30:39 點擊數: 【字體:


    注重戲曲史的橫向比較

五四以來,從事古典戲曲研究的作家、文學家為數不少,對外國戲劇也有研究的也不乏其人,屈指數來,諸如宋春舫、姚克、李健吾、陳瘦竹、顧仲彝等,在史論方面多有成就。上海師范大學翁敏華教授在此領域亦占據一席之地。她先后求教于上海師范大學章荑孫教授、上海戲劇學院陳古虞教授,獲得碩士學位前后還曾頻頻向復旦大學趙景深教授討教。迄今,翁敏華已出版第三本戲曲史專著《古劇民俗論》。

比起老一輩戲曲史論家,由于翁敏華出生較晚,她所處的時代更開放,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因此,她在對中國戲曲史進行論述時,自然而然多一種橫向的比較,使她視野要寬廣得多。由于日本、韓國曾經有較長時期和中國的關系特別密切,或曾一度向中國進貢,又曾較長時期流行中國的民俗習慣,應用漢字,因此,研究中國古典戲曲時,用日本戲劇、朝鮮戲劇參照、對比,很能說明問題,從而解決許多疑難。

翁敏華曾先后訪問過日本、韓國,進入日本、韓國的大學進修、訪問。參加了一系列座談會、學術討論會,觀摩了劇場的專業(yè)演出與群眾社團的業(yè)余表演,與日本后藤淑先生、韓國《韓國假面劇選》編著者都曾長談,并締結了深厚友誼。因此,她在這方面收獲甚多,當然會加以引用。我認為這是《古劇民俗論》的第一大特色。

關注劇本中的“罵”

翁敏華重視民間風俗習慣,一般被認為粗俗的語言她也注意到了,我認為這是她的《古劇民俗論》的第二大特色。

翁敏華對風俗習慣的注意不僅僅局限于端午、重陽等節(jié)日本身,更有對有關祝福、辟邪的語言、動作等的關注。她發(fā)現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各階層中都存在的“罵”相關,而且,“罵”還反映在節(jié)日的曲藝、戲劇中。于是,她寫出了《節(jié)日罵俗與“罵曲”、“罵戲”》這一專題;從王國維、青木正兒等前輩一直到現在,從未有人進行過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

對徐文長的戲劇《狂鼓史漁陽三弄》,一般論者只注意到禰衡之正直與曹操之奸邪。翁敏華卻注意到劇中禰衡的“罵”,從逼漢獻帝遷都開始,又罵曹操的謀殺伏皇后等。這種“罵”或者就是現在的“控訴”,但既然用了一些俚俗語言,確實反映了民間的風尚。

此外,作者還論述了《桃花扇》中的《罵筵》,李香君對阮大鋮之輩痛快淋漓的數落,并指出李香君在劇中自稱“俺做個女禰衡,撾漁陽,聲聲罵,看他懂不懂”。雖然翁敏華沒有明確提出孔尚任的《罵筵》是受到徐文長《狂鼓史漁陽三弄》的影響,但已透露了這樣的信息。

翁敏華對“罵曲”、“罵戲”的評述并沒有停留在古典劇目之中,她還評述了淮劇“罵燈”曾在21世紀之初罵紅上海灘的事跡。

研究各階層婦女

翁敏華是女性,在研究古典戲曲時,不可避免會向女性傾斜。她曾對洪昇的《長生殿》有多次精辟的論述,也介紹過日本有關楊貴妃并未死于馬嵬坡而到了日本的傳說,更使我驚嘆的是在《昆曲與酒》中把醉分為文醉、武醉、女醉三個方面剖解,可謂獨具匠心。

所選例證是《醉楊妃》,此乃是《磨塵鑒》中的《醉妃》,寫唐明皇、楊貴妃相約去百花亭時,唐明皇卻又駕轉西宮,楊貴妃失望之余,借酒澆怒。她認為此時舞臺上呈現的是“醉態(tài)的美,美的醉曲,美的醉舞,美的醉身段”。

翁敏華又認為,《長生殿》楊貴妃后來是非醉不可的,因為假使始終清醒,她就無法吐露內心深處的怨恨了。她又舉了與《三言二拍》中的《賣油郎獨占花魁女》同一題材的傳奇《占花魁》中《受吐》一折,寫花魁女扶醉而歸,賣油郎對之百般愛護,不嫌污濁,為之護理,花魁女最后酒醒,感激賣油郎秦鐘之善良誠實,決心以終身相托。此折寫青樓妓女之醉,亦皆世態(tài)之如實反映。作者未寫近代昆劇或蘇劇《受吐》之演出,但插入《紅樓夢》第九十三回蔣玉菡的反串秦鐘,也是十分巧妙的寫法。

對于古典戲劇中女性角色的研究、分析,以往學者專家較多地向《琵琶記》的趙五娘和《鍘美案》的秦香蓮傾斜,翁敏華的研究則擴展到社會中更多階層的婦女,這是翁敏華中國戲曲史論著的第三個特色。

關于論著選例的商榷

翁敏華的中國戲曲史論著也并非盡善盡美。我提一些看法,供作者治學之參考,供讀者閱讀時備查。

首先,作者所舉例證并非最具代表性。例如,《元宵節(jié)俗及其戲曲舞臺表述》中,《宋公明鬧元宵》雖然也反映些許元宵燈會的盛況,但此明代雜劇在清代以后的演出可以說毫無影響。明末清初另一傳奇《鬧元宵》亦如此。

南戲有《荔鏡記》,福建泉州流行之梨園戲,被一致公認為南戲之遺音,其代表作《陳三五娘》系由老藝人憶述,按其人物、情節(jié)、唱詞分析研究,無一不來自《荔鏡記》。此劇男主角陳伯卿上場就唸:

元宵景色家家樂,簫鼓喧天處處聲;上下樓臺火照火,往來車馬人看人。

對元宵佳節(jié)的歡騰景象做了交代。

潮劇也有此傳統(tǒng)劇目。正因泉州、潮州從地域上分別屬福建、廣東,語言上閩南話與潮州話屬于同一系統(tǒng),這兩地到南洋經商的人特別多,所以南洋多國華僑也都知道《陳三五娘》的故事。南方的元宵節(jié)與元宵戲均較北方盛行,與氣候有關,黃河流域的元宵節(jié)仍是冰雪載途,長江流域稍好些,而在泉州、潮州,正是江南初春的景象,觀燈觀劇蔚成風氣,熱鬧程度自然超過北方。

再說“罵戲”,元雜劇《西廂記》的《白馬解圍》實際都是莽和尚惠明下書時罵不守清規(guī)的和尚的大段唱詞,王實甫在此花了許多筆墨。昆曲折子戲《惠明下書》可稱作元代“罵戲”的代表作,但是,就中國戲曲史而言,“罵戲”應以明代李開先《園林午夢》列為第一,因為此劇無任何情節(jié),以崔鶯鶯、李亞仙對罵開始:

鶯:你在曲江池上過客留情。

仙:你在普救寺中游僧掛目。

彼此對罵半天,各自回去,派侍女紅娘、秋桂出來繼續(xù)對罵,最后當然仍是不分勝負。如此結構,空前也絕后。

以上幾個例子確實不常見,我決無責備翁敏華之意,有的例子,可能她也熟悉,但認為不重要,所以就不舉了。我在這里補敘幾則,無非證明了我已經仔細拜讀原著而已。(蔣星煜)【原標題:《古劇民俗論》和中國戲曲史研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匯報 2012-02-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