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品牌 >> 瀏覽洛陽

讓“白居易”真正成為洛陽文化品牌

2013/3/30 11:42:56 點擊數(shù): 【字體:


    龍門石窟景區(qū)擬舉辦白居易文化旅游節(jié),加大對白居易文化的宣傳力度。昨日,龍門景區(qū)召開白居易文化策劃座談會。國家旅游局和我市部分專家學者及白居易后裔20多人會聚一堂,就文化旅游節(jié)籌辦等內(nèi)容進行座談。

白居易和洛陽的不解之緣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他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鄭,晚年主要居住在當時的東都洛陽,因此和洛陽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史書記載,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58歲的白居易罷刑部侍郎,以太子賓客身份分司東都,四月回到洛陽。他自此不復出,一直到病死在洛陽的居所履道里為止,在洛陽一共生活了18年。

公元836年,白居易自編《白氏文集》65卷,共有詩文3255首(篇)。這些詩文中,僅謳歌洛陽的就有800多首(篇)。公元846年,75歲的白居易在洛陽與世長辭。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將其葬在龍門琵琶峰。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將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陽履道里的故居遺址(在今洛龍區(qū)趙村東獅子橋一帶)發(fā)掘了出來,使大家對白居易晚年生活有了更深入、更鮮活的了解。

白居易在國內(nèi)外的巨大影響

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稱為唐代“三大詩人”,他的詩歌現(xiàn)存的有2800多首,比其他唐代詩人流傳下來的都多。白居易的詩文不僅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如今的白居易墓園,日本人曾立碑一方,稱白居易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日本文化的恩人”。

據(jù)了解,新中國成立后,我市在龍門琵琶峰上對其墓園加以擴建,建成了白園;還召開過白居易國際研討會,支持有關(guān)方面拍攝了《白居易》電視連續(xù)劇,并成立白居易研究會。但近幾年,對白居易的宣傳少了,白居易正在慢慢淡出洛陽人的視野。白居易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至今我市還沒有一所專題性紀念館來全面展示他的成就。

在座談會上,市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喬仁卯講起一件事:去年,中華書局原總編傅璇琮到白居易故居遺址參觀,看到滿園荒涼,當時就潸然淚下!

擬舉辦白居易文化旅游節(jié)

在龍門石窟保護范圍內(nèi),除了1000多個窟龕外,另一個“寶貝”就是白園。據(jù)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在國外和我國港臺,很多人不知道龍門石窟,但都知道白居易。為深入挖掘白居易文化,促進龍門石窟旅游進一步發(fā)展,龍門石窟擬舉辦白居易文化旅游節(jié),并請來國家旅游局專家李克夫、鄧宗德等對這項節(jié)會活動進行整體策劃。

在昨天的座談會上,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議:白居易是洛陽最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人之一,洛陽市應(yīng)該加大對白居易文化的宣傳力度;在龍門景區(qū)內(nèi)擇地高起點建設(shè)白居易文化廣嘗白居易紀念館等,全面展現(xiàn)白居易的成就;通過影視、文學作品和詩歌朗誦等活動,深入挖掘白居易文化內(nèi)涵;開發(fā)白居易詩文工藝品等相關(guān)旅游紀念品。

在座談中,國家旅游局專家認為,白居易長期在洛陽生活,去世后葬于龍門,洛陽的白居易文化資源具有唯一性和壟斷性,開發(fā)條件得天獨厚,如果開發(fā)適當,完全可以打造成為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對龍門石窟和洛陽旅游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龍門石窟管理局局長李振剛介紹,文化旅游節(jié)舉辦時間待策劃論證后確定。【原標題:讓“白居易”真正成為洛陽文化品牌】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日報社 2006-05-15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shù)網(wǎng) 揚州揚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