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洛陽

千載磨礪,“音樂活化石”王者歸來

2013/4/13 16:11:24 點擊數: 【字體: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十萬宮廷樂漸漸走出寒冬期。它如何再獲發展并登上大雅之堂?“皇家絕響”將走上一條怎樣的復興之路?

  生機:樂隊獲重組,開始參與大型演出

  85歲的田山村村民、十萬宮廷樂藝人張自新老人的家人告訴記者,老人聽力不太好,平時說話不多,但如果聊起十萬宮廷樂,他能思路清晰地談上幾個小時。

  1983年,我市舉辦首屆牡丹花會。同年,退休教師張自新萌生了一個想法:重組十萬宮廷樂樂隊。他找到時任大隊書記的張紅寶和白居易第53代孫白貴商議此事,三人一拍即合。之后,他們召集十萬宮廷樂樂隊的老隊員,搜集古樂器,集資購置新樂器,回憶、整理曲譜,文化部門對此也給予資金支持。

  樂隊恢復后,先后在洛陽牡丹花會、河洛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慶典亮相,并受邀到全國各地演出,在社會上引發關注。樂隊偶爾也參加一些商業演出,一場收費四五百元,每名隊員能分到十幾元錢,F任田山村十萬宮廷樂樂隊隊長的張麥倉回憶說,那些年收費最高的一次演出是在1987年的第五屆洛陽牡丹花會。那次演出,樂隊賺了800元,每名樂師分到20多元,大家高興極了。

  可是,最大的難題還是十萬宮廷樂的傳承問題。到2000年左右,樂隊的主要成員幾乎都已是白發銀髯的老者,年紀最大的90多歲,最小的也年過六旬。由于十萬宮廷樂的傳承一直采用古老的工尺記譜、口傳心授的方式,年輕人學起來非常困難。

  老樂師們曾想過收徒弟。多年前,老樂師張麥倉、張彥強著力培養了幾名年輕人,可這些年輕人都在技藝未熟時丟下樂器外出打工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太喜歡宮廷樂,演出的收入也不高,大家都不愿學了。”張麥倉說。

  轉機:政府出手搶救文化遺產,專家相助

  1999年8月,《中國旅游報》以“誰來拯救‘皇家絕響’”為題,報道了洛陽十萬宮廷樂的艱難處境,引起省、市旅游和文化部門的重視。

  2000年10月,受洛龍區委、區政府委托,時任洛龍區體育局局長的石詩龍被調往區旅游辦公室,負責十萬宮廷樂相關曲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工作組走訪了洛陽周邊幾十個村莊,零散收集了一些宮廷樂曲,但這對匯總風格多樣的十萬宮廷樂曲目來講遠遠不夠。此時,根據“政府搭臺,公司化運作”的思路,石詩龍組織成立了洛陽城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對宮廷樂邊發掘,邊整理,邊演出。他們請來了原洛陽音樂家協會、洛陽豫劇團的一批專家對樂曲進行配器、創作指導。大家一邊下鄉發掘老曲目,一邊加班加點整理資料、創作新曲。

  封閉創作進行了半個月后,一天晚上,大家正在吃晚飯,原洛陽音樂家協會主席胡昭俊突然對石詩龍說:“這些天來,我一直在暗中觀察你們,想看看你們對宮廷樂是不是真的熱愛,F在,我覺得你們行!實話說,這些工作,我50年前就開始做了……”

  珍貴:藏在墻洞中的40余首手抄本古曲譜

  聞此言,石詩龍喜出望外,趕緊追問緣由。

  原來,早在1951年,21歲的胡昭俊便四處采風,搜集、整理十萬宮廷樂曲目。

  胡昭俊在龍門采風時,認識了當時已年逾八旬的老樂師李恒秋。為了向老人學習宮廷曲,胡昭俊一有時間就到老人家中,老人唱曲,他記譜。一天,胡昭俊剛從單位領到18元工資就上街買了兩斤雞蛋糕,準備給老人送去——在那個年代,雞蛋糕算得上十分珍貴的食物。不料,騎車到半路,天降大雨。為了不讓雞蛋糕淋濕,胡昭俊脫下上衣將雞蛋糕裹起來,抱在懷中繼續趕路。

  到李恒秋老人家時,胡昭俊已被淋得像落湯雞一樣,而他懷中的雞蛋糕卻滴水未沾。拉著胡昭俊,李恒秋感動得老淚直流。他走進堂屋,顫顫巍巍地站在凳子上,從墻上的一個洞中拿出一本棉布包裹的手抄本古曲譜遞給胡昭俊:“小胡,你以后不用大老遠來我這兒了,這是我家傳的樂譜,你拿去吧!”

  翻看著這些曲譜,胡昭俊的雙手不住顫抖——這本樂譜記載了40余首宮廷樂!這些古曲譜主要為管子曲(即篳篥曲),曲牌名有《鮮花開》、《滿舟》、《觀燈》、《汗江》……

  由于當時的政治氣候原因,胡昭俊未敢將這些珍貴的資料公之于眾。經過整理后,這些宮廷樂曲譜在他的家中一存就是50年。經考證,洛龍區旅游辦公室專家組之前在田山村發掘的曲子在胡昭俊整理的樂譜中都能找到,而胡整理的曲譜中有很多曲子都是孤本。

  胡昭俊先生于2004年1月因病辭世。他保存的40多首十萬宮廷樂曲譜是洛陽人的寶貴財富,彌足珍貴。

  發展:演出編制嚴謹、氣勢宏大、有樂有舞

  盡管經過政府部門和民間組織長達10年的發掘、整理,如今的十萬宮廷樂無論在規模還是編排形式上,仍和歷史上的十萬宮廷樂相差甚遠。為了恢復十萬宮廷樂氣勢恢宏的面貌,洛陽城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40多萬元,購置了編鐘、石磬、塤、簫等樂器,恢復了唐朝時十萬宮廷樂樂隊的編制。洛龍區旅游局還聘請了曾多次擔任牡丹花會開幕式導演的趙瑞、河南省歌舞團舞蹈名家等專家,為十萬宮廷樂創作舞蹈,改變現代十萬宮廷樂“有樂無舞”的狀況。

  經各方努力,由樂者、歌者、舞者等組成的編制嚴謹的“武皇十萬宮廷樂舞”樂舞團,帶著大唐風韻與皇家氣派走向觀眾。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公開演出后,引出了沉寂在河洛大地各個角落的滄海遺珠。一些民間樂舞繼承者主動聯系樂舞團,將祖傳的曲子奉獻出來。一次,樂舞團在牡丹城演出,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特意從宜陽趙保趕來觀看?赐暾麍鲅莩,老先生告訴石詩龍:“我也是宮廷樂舞的傳承人,今天總算看到了讓我一輩子魂牽夢縈的東西。我要把我的曲子也給你們,讓你們去把它發揚光大。”

  “我到現在還記得,老先生當時激動得語音顫抖。老樂師們對樂舞的敬重已經到了虔誠的地步,讓我們深受觸動。我們一定要把這種古老的藝術保護好、傳承好。”現任樂舞團總策劃的石詩龍說。

  光大:可嘗試以不同模式進行運作

  長期以來,有人感到懷疑:胡昭俊、石詩龍等人發掘、整理的十萬宮廷樂曲譜,是不是原汁原味的唐代宮廷樂?

  今年74歲的劉森是新中國第一代笛子演奏家,也是中國笛子演奏界的大師級人物。他12歲登臺,20多歲在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音樂大賽上獲得金獎。多年來,劉森一直致力于舞臺、廣播、電視音樂藝術的研究與實踐,尤其注重挖掘古典音樂。他曾擔任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唐明皇》的音樂總監,在國內音樂界率先實踐“重現唐代音樂”。

  2010年7月,利用劉森赴洛辦事的機會,本報記者詢問他十萬宮廷樂曲譜的年代問題。劉森肯定地表示:“沒錯,是唐代音樂。別的不敢下斷言,但十萬宮廷樂的笛子曲譜,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就是唐代曲譜,現代人絕對無法編造出來。”

  劉森說,這些寶貴的十萬宮廷樂曲譜,可以說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洛陽人能珍視這些“武皇活遺產”。

  今年6月,國內著名城市發展戰略策劃機構——王志綱工作室策劃總監王振宇先生,應市委、市政府之邀赴洛進行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戰略策劃前期調研。他現場觀看了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的演出后贊不絕口。作為著名策劃人,王振宇先生在聽了石詩龍等人的介紹后,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可以嘗試打造兩種不同的版本。

  一種版本,類似現在洛陽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團的演出模式,走市場化道路,專業樂手演奏,美女伴舞,以古樸悠揚的曲調、絢麗大氣的演出搏擊主流市場;另一種版本,就是效仿“納西古樂”的模式,組織老樂師們持“老古董”樂器演奏原汁原味的“山村版宮廷樂”——哪怕這種演出并不完美,但這種“原味演出”可能十分適合部分高端人士的審美趣味。

  歷朝歷代薪火相傳,祖祖輩輩呵護珍藏,“皇家絕響”在洛陽唱響千年。如今,武皇十萬宮廷樂舞已是洛陽的一張名片,向人們展示著洛陽的古風古韻,為觀眾帶來了純粹的藝術享受。這讓人不禁心生感慨:上千年的戰火洗禮、風雨侵蝕,山岳、城池尚不可承受,纖弱的十萬宮廷樂舞為何能在洛陽民間傳承不息?也許,一句話就能解釋其中緣由:因為,它的根在河洛。(見習記者 王妍 記者 程奇/文)【原標題:千載磨礪,“音樂活化石”王者歸來】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2011-09-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