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神樂的表演現場;洛龍區李樓鄉古景花村海神社的表演者身著各色古典服裝,或坐、或站,正在認真演奏。他們所持的樂器不僅有笛子、古箏、二胡、云鑼、木魚、碰鈴,還有海神樂特有的樂器——管子。高亢的音色,古典而優美的曲調,無不令臺下的觀眾如醉如癡。
短短15分鐘的時間,海神社的社員們共演奏了《剪剪花》、《鮮花開》、《蘇武牧羊》和《別亦難》四首曲目。
隨后,今年78歲的張根有老人用古譜哼唱起海神岳中《蘇武牧羊》等選段,“宮商宮角羽,羽宮商商角……”老人口中流利地哼出古譜中的各色音調,一曲終了,掌聲四起。
據該社負責人郭紅運介紹,“海神樂”是洛陽獨有的民間音樂,又稱為“洛陽海神樂”,演奏團體稱為“海神社”。其演奏形式分為座樂和行樂兩種,座樂適于室內和舞臺表演;行樂適于廟會、觀禮臺前行進的群眾場合,以吹奏為主。
海神樂明清時期曾在洛陽盛行一時。當時,洛陽有很多海神社,逢年過節或在大型祭祀、慶祝活動上都會進行表演,后來幾近失傳。2003年,洛龍區李樓鄉樓村村民重新組建起洛陽古景花村海神社,搜集并整理了《孔子哭顏回》、《蘇武牧羊》、《滿江紅》等百余首海神古樂曲,讓瀕臨失傳的海神古樂重現昔日神韻。見習記者 李嵐【原標題:海神樂:古典而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