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樂:宮廷“范兒”再添流行元素
2013/7/3 12:06: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春節河洛文化廟會的傳統項目之一,歷史悠久的海神樂表演,不僅將帶來古樸清新的聽覺盛宴,還將呈現地地道道的宮廷“范兒”。
21日,記者來到位于李樓鄉樓村的郭家老宅,一跨進宅門,便被這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所震撼。鑲嵌在門口面墻上的一座雕刻精美的“土地爺”廟,高大的木門和鏤花窗戶,雜草叢生的屋頂瓦片,一切雖已很破舊,但古韻古香絲毫未減。這里便是海神樂社進行海神樂表演和練習的地方。
今年宮廷樂 加入現代元素
“俺們今年上廟會,新意可真是多!”海神樂第十代傳人、海神樂社社長郭紅運老先生說。每年廟會,海神樂都會受到觀眾們的喜愛,今年為了給觀眾們帶去更加震撼的視覺和聽覺盛宴,海神樂社在各方面進行了改進。
亮點一:往年的廟會表演,海神樂社主要表演《蘇武牧羊》、《別意難》、《剪剪花》等傳統著名曲目,今年特別增加了現代流行歌曲和近段時間大家喜愛的紅歌。“至于曲目是什么,得賣個關子,還是大家來趕廟會一探究竟吧。”郭紅運神秘地說。
亮點二:“大過年的,得給大家多增添點喜氣。”郭紅運說。海神樂社為本屆廟會特別增添了不少歡快的曲子,像《自由花》、《鮮花開》等。清新流暢、歡快活潑的曲風,將為春節增添不少喜慶色彩。
亮點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海神樂一般為36人合奏,他們分工明確,分別演奏古箏、管子、二胡、笙、笛、海笛、馬號、云板、云鑼等。今年為了使大家欣賞到更多節目,海神樂社還特意推出獨奏,由社員們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樂器進行獨奏表演。
亮點四:節目夠“范兒”,招牌也得夠“給力”。海神樂社特意制作嶄新的服裝道具,十面大彩旗以及氣勢十足的“坐旗”。屆時,男演員將身穿隋唐風格的大紅袍,藍胸襟,頭戴黑帽;女演員將身穿綠色絲綢長裙,頭頂綴滿珠寶和牡丹的發髻進行表演。
廟會鏈接:什么是海神樂?
武王滅商后,在分封諸侯的同時又分封了東、南、西、北四海之神,并制定了嚴格的“禮樂”制度。祭海的音樂即為“洛陽海神樂”的源頭。
海神,是隋唐宮廷音樂,在五代以后流入洛陽民間。由于海神是洛陽獨有的民間音樂,因此又稱作洛陽海神。洛陽海神樂是“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保留了宮廷樂的韻味,是民族音樂的“活化石”。
演奏海神樂的樂器主要有:古箏、管子、二胡、笙、笛、海笛、馬號、云板、云鑼等;演奏時,演奏者身著古裝圍繞在黃羅傘下,前有儀仗隊開道;演奏內容多為古曲,節奏平緩悠揚,旋律、韻味頗近宮廷音樂。(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張貴坊 實習生 趙佳/文 )【原標題:海神樂:宮廷“范兒”再添流行元素】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