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洛陽“新國保”系列(10):東和巷里的文峰塔(2)

2013/12/23 16:43:00 點擊數: 【字體:

    也有另一種版本,說是當年洛陽東北方向有一水潭,潭中有條黑龍,慣于興風作浪。為使黑龍安伏,便在潭旁建起了文峰塔。黑龍被文峰塔鎮壓,動彈不得,平日里倒也安生。但每逢大旱之年,潭水干涸,黑龍口鼻生煙,便會發生文峰塔頂葫蘆尖冒煙的怪事。此時旱災肆虐,餓殍遍野,塔內供奉的文昌帝君,就要出面干涉,要求百官齋戒,以感召天帝降雨。若百姓難耐饑寒,起來革命,文昌帝君和“魁星”就要啟奏天帝,重新派紫微星到北斗(紫微星是傳說中的真命天子),降福人間。這就是傳說中“紫微星只在斗口坐”的由來。

    所謂的君權神授,不過是為充滿了血雨腥風的改朝換代,找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卻也由此可見文峰塔的重要:它不只庇佑一方多出狀元,還關乎風水、地勢及天下和平問題,實在是怠慢不得。

    洛陽文峰塔始建于宋代,后歷經重修,今塔系清初重建

    中國第一座文峰塔建于何時,說不清楚。翻翻史書,五代時已有相關記載。洛陽文峰塔的“誕辰”卻很明確,史載此塔建于北宋年間,明末毀于戰火,清初重建。

    為了保護古塔,塔門已封,我們只能從外面看看這座塔的模樣。

    文峰塔的樣式來源于佛塔。古塔這一建筑形式源于印度,是佛教文化興盛的產物。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滅度后百年,阿育王以佛舍利起八萬四千座塔以示尊崇,佛寺建塔之風遂開。在其后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里,佛塔的建筑形式引發了古人的豐富想象力,一座座與佛教文化毫不相關的古塔也拔地而起,文峰塔就是其中之一。

    古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體可分為木、磚石、金屬、琉璃等幾種,其基本構造大體相同,一般有地宮、塔座、塔身、塔剎四部分。佛教舍利塔一般都建有地宮,以便埋藏舍利和供奉物品。塔基是塔的基礎。塔身是塔的主體部分,有空心和實心兩種,其層數多為單數,塔的種類便是依照塔身的形制來區別劃分的。塔剎是塔身頂部的相輪等飾物。

    洛陽文峰塔與佛教無關,自然沒有地宮 ,它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乃密檐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造型簡樸,文雅秀麗。

    塔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邊長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據說是將燒紅的鐵漿灌進磚縫冷卻而成,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固若金湯”了,其目的是為了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層,通體用青磚砌成,從第一層至第九層逐層遞縮,最高層每邊長3米。一至八層向北各開一拱門,以聚斂城中南來之氣,接受香火;拱門上皆有題額。第九層則四面皆開一拱門,以喻高瞻遠矚之意。 塔剎已被毀。

    這座塔,總結了唐宋以來各種磚塔結構形式的優點,塔身外壁用磚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個磚塔心。塔內每層之間建有木質樓板、樓梯,可盤旋而上,后樓板、木梯毀于戰火。塔內原本有大量存書,也在戰火中遺失殆盡。

    洛陽文峰塔走下神壇,融入民間,卻仍寄托人們無限祝福

    文峰塔,本是清高孤立的。

    董高生先生說,以前,文峰塔的周圍并無民居。解放戰爭時,此塔附近是個戰場,戰火紛飛,驚險異常,但因交戰雙方并未使用重型武器,文峰塔所幸避過一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板箱廠遷至洛陽,在洛陽老城文峰塔下建起居民區,文峰塔從此與炊煙做伴,與嬰啼為鄰。

    歲月如梭,世事浮沉,文峰塔前原有的石碑被損毀了,新的石碑又立起來了,這座寄托著人們美好祈望的文峰塔,逐漸走下神壇,融入民間。

    塔下的修車師傅很健談:住在文峰塔附近,也是福氣哩!孩子們將來都能考上大學,當上‘狀元’,哈哈!

    腦海里閃過一番景象:穿長袍、插發簪的古人,牽著孩子路過文峰塔,諄諄善誘:“用功讀書,將來考個狀元!”;著西裝、抽香煙的現代人,牽著孩子路過文峰塔,一樣誨人不倦:“好好學習,將來考清華、上北大!”

    這塔,古代,是一個地方教育興旺的一個符號;今時,是守望洛陽興盛繁榮的一個燈塔。

    離開文峰塔時,一位老人告訴我,過去站在塔頂,往東能看見潞澤會館,往西能看見山陜會館,往北能看見“洛八辦”,往南能看見洛河。這塔,是老城的制高點,左右著東南西北的“文氣”呢。

    但我卻悲哀的發現,文峰塔的南面正在蓋一座大樓,如果這座樓的高度超過了文峰塔……不敢想象。(本報記者 張麗娜)【原標題:洛陽“新國保”系列(10):東和巷里的文峰塔】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2006-10-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