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為期兩天的首屆《周易》哲學與河洛文明學術研討會在洛陽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周易》專家學者共濟一堂,探討《周易》哲學、河洛文明和中華姓氏文化。
《周易》哲學和河洛文明的進一步研究,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此次研討會由洛陽易經學會、廈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洛陽中華姓氏文化園項目建設組委會等共同發起,邀請了包括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鄭州大學、中國周易研究會、河南社會科學院等諸多著名國內學府和研究院所的史學、哲學、易學名家,共同論道博大精深的周易哲學和河洛文明。
《周易》是中國成書最早的哲學書籍,被儒家列為“群經之首”,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洛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周易》哲學的故鄉,中國現有100多個重要姓氏發源于河洛地區,河洛文化更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本次史學、易學名家的齊聚洛陽論道,將對《周易》哲學與河洛文明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周易研究會首任會長、武漢大學教授唐明邦在其講座《親民貴和乃儒家經世思想之核心》認為:孔子、孟子和《周易》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構建的經世理論及其核心價值觀,主導著中國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數千年,至今還保持著思想魅力。重新解讀儒家 “推行仁政、親民富民;遏惡揚善,安定社會;恭寬信敏,純樸世風;無為而治,共享大同”的 經世理論,對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這次研討會前,著名史學家李學勤被聘任為中華姓氏文化園的史學總顧問,與會專家還將考察洛陽周公廟、程頤、程顥墓及中華姓氏文化園等,對起源于洛陽的中華姓氏文化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