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氣象類姓氏(河洛姓氏源流)
2013/9/17 9:54: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前幾天,我們迎來了一場春雪。其實雪也是姓,和風、云、雷、虹、霞、星、月等一樣,屬于天象氣象類姓氏。
雪姓是非常罕見的姓氏,總人口極少。我市偃師緱氏鎮發現的雪姓只有一兩人,但也被姓氏專家注意到了,因此在多種姓氏研究論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雪姓是罕見姓氏,在河南偃師等地有分布”。盡管雪姓少,分布卻很廣,陜西省寶雞市、河南省洛陽市、山東省平度市以及北京市、呼和浩特市都有雪姓聚居。
說起雪姓起源,《姓纂》上說是“楚熊嚴次子仲雪之后”。楚國公族源于黃帝之后,所以雪姓是黃帝的后裔。但楚熊嚴原是羋(音mǐ)姓,熊氏,原名羋熊嚴,有子四人,長子伯霜,次子仲雪,三子叔堪,少子季徇。雪姓是仲雪的后代。
現實生活中,很少能遇到雪姓。雪姓名人更少,有人以為“雪村”姓雪,其實他姓韓,以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而成名。真正姓雪的藝人是雪梨,香港演員,在1995年版《神雕俠侶》中飾李莫愁。
風姓出自伏羲之后。據《帝王世紀》載:“伏羲氏,風姓也。”又《竹書紀年》上說:“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伏羲之后,有人相沿姓風。還有一種說法:伏羲始創姓氏,自定為風姓,因其部落圖騰為鳳凰,古字風與鳳相通。如此說來,風姓可謂最早的姓氏,頗有歷史了。
女媧亦是風姓,她與伏羲結合,造就了人類。看來風姓真不一般,是從中國人的根上發出來的姓。古代風氏名人中,除遠古伏羲、女媧二位始祖之外,還有“風后”和“風氏”,這個傳說是:蚩尤侵犯中原時,黃帝盼有賢人輔佐,一次夢見起大風,吹盡了天下塵垢。他醒來一想: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留“后”,土解而化為清,那么,天下真有‘姓風名后’的人嗎?他下令尋找,果然找到風后這個人,遂拜為六相之一。
風后輔佐黃帝,雖然打敗了蚩尤,卻死于此役,葬于山西芮城黃河渡口,稱“風后陵”,后來此渡口稱“風陵渡”,沿用至今。
周朝時,風姓基本上居住在向國,郡望在今山東莒縣西南部。后來向國被莒國吞并,風姓的后裔就此散落各地,并派生出伏、鳳、宓等姓氏。《洛陽市志》第二卷第628頁顯示我市有風姓。
云姓與洛陽大有關系,郡望之一就是洛陽。但云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被列入前一百大姓。云姓的一支來自妘姓,后來去“女”為“云”。另一支云姓源自春秋時的鄖國,后被楚國所滅,其后代子孫以國名為姓,稱“鄖”或“云”。還有一支云姓源自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鮮卑族牒云氏定居洛陽后,改姓 “云”。
另據古文獻記載,黃帝時設有“縉云”一職,管理一年中的夏季事務,其后人遂以官職“縉云”兩個字為姓氏,傳到后來,又省略了一個字,稱云氏。
雷姓最初以中原為繁衍地,從周至秦,八百余年,不顯于史,因為雷姓在這個時期缺乏名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出了雷義、雷同兩個名人,他們的后代在晉朝時形成了今江西省境內一大望族,都姓雷。唐宋以后,雷姓分布更廣,一部分融入了苗、瑤、彝、侗、畬、壯、黎、布依等族,其中瑤族、畬族中的雷姓都是大姓。
雷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2%,我市各縣(市)均有雷姓聚居地,其中偃師顧縣鎮曲家寨有近20戶60多人。雷姓的起源,第一是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方雷之后,以國名為氏;第二源自黃帝臣子雷公之后;第三源自他族改姓或少數民族。雷姓名人眾多,雷鋒名聞九州,大家都很熟悉。我市孟津縣人雷英夫也很有名。他1921年出生,曾任軍委作戰一局副局長兼總參謀部作戰室主任,抗美援朝時,他最早預見美軍將在仁川登陸,被毛澤東譽為“洛陽才子”。
虹姓是絕對的稀有姓氏,這個姓具有視覺美感,但人口極少,起源不詳,不見記載,只見網上有其宗族宗祠發展規劃。霞姓的情況跟虹姓差不多,可供研究的資料很少。不過,有趣的是,我市竟然有霞姓,早在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就發現了。《洛陽市志》第二卷第629頁顯示我市有風姓。
星姓來源單一,乃以官名為氏。宋代司星官子韋之后有星氏。所謂司星官,就是負責觀察天象的官員。星姓主要在河北、山東、青海有分布。其中青海有4個星家莊,河北鹽山縣有1個星馬村,山東曲阜也有星家村。當代星姓名人有星漢,1947年生,山東東阿縣人,中國散曲研究會理事,所著《清代西域詩輯注》有名。
月姓來自少數民族。其來源一是蒙古族,二是月氏族。月氏族起源于烏拉爾山和南西伯利亞一帶,居河西走廊、祈連山。月姓目前在西北有散居戶。《洛陽市志》第二卷第629頁顯示我市有月姓。(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孫欽良)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信息港 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