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2013/10/24 11:00:15 點擊數: 【字體:


    ●一座帝陵級北魏墓葬“現身”衡山北路,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北魏節閔帝元恭

    ●該墓出土拜占庭金幣一枚,為洛陽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再添力證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墓葬俯瞰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封門處殘留的石磚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墓室內的石質墻基在其他陵墓中并不多見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這塊石質構件上倒三角形的凹槽用于連接腰鐵

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
 

    本報記者 姜春暉/文 魯博/圖

    核心提示

    經過近7個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對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區的大墓總長約58.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其墓葬形制和規模應為帝陵級別,初步推測墓主人為北魏節閔帝元恭。尤為引人矚目的是,該墓葬雖被多次盜掘,還是出土了拜占庭金幣一枚,這充分說明當時洛陽與西方交往頻繁,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再添力證。

    1    探訪

    形制和規模

    與北魏宣武帝景陵不相上下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座位于衡山北路張嶺村東南方的北魏大墓發掘現場。考古工作者對該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已基本結束。

    走進墓葬區,立刻被該墓葬龐大的規模所震撼——墓葬的土壙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墓道朝南,墓葬總長約58.9米,其中墓道長39.7米,寬2.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

    負責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研究室博士劉斌介紹,去年7月,他們就進駐該考古工地,開始考古發掘工作。今年1月,他們對該墓葬的考古發掘田野工作基本結束。為了尋找該墓葬的封土及可能存在的陵園建筑遺跡,他們還對墓葬周邊的區域進行了調查鉆探,但并無所獲。

    “墓葬為長斜坡墓道、前后甬道、單方室磚券墓,這是北魏時期的墓葬所特有的墓葬形制。”劉斌說,該墓葬的形制級別之高、規模之大,與附近的北魏宣武帝景陵等帝陵不相上下。

    如此大規模的墓葬是如何建造的呢?“墓葬采用方坑明券的方式建造。”劉斌說,建造該墓葬時,首先要開挖一個明坑,然后用磚石券建墓葬,建造完成后再填土覆蓋。

    他的這一說法,被在墓室里發現的9個圓形柱坑所證實。在這9個柱坑中,中間的1個柱坑呈方形,周圍的8個柱坑呈圓形。“這些柱坑應為搭建‘腳手架’而用,待穹隆頂砌成后再拆除。”劉斌說。

    2    近觀

    壁樁、石質構件、壁畫,處處透露帝陵“氣質”

    站在墓葬高處,往下會看到墓道壁上有13個(西壁6個、東壁7個)凹進去的“柱形坑”。“這些坑我們也是第一次在考古工作中遇到,我們將它稱為‘壁樁’。”劉斌說,該墓葬的形制級別之高、規模之大,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在建造的過程中很可能發生過坍塌。為了修補坍塌的部分,造墓人員便打了一些樹樁,再用土將坍塌的部分填實。

    沿著長長的墓道和甬道下到墓室,地面上散落著大量的壁畫殘塊,而靠近墓室的地方更多。“這些壁畫殘塊說明這里原本有壁畫存在。”劉斌說,壁畫殘塊顏色以滿紅色為主,極少數殘塊上有紅、黑兩色線條,未發現類似瑞獸、人物、動物的線條,推測這些壁畫原來可能以云氣紋圖案為主。

    在墓室里還殘留有石門殘件和石塊殘塊等石質構件,在墓葬主室后部還發現一段由石塊壘砌的墻,很可能為“石墻基”,即墓室的墻基。

    在其中的一塊石質構件上,有一個呈倒三角形的凹槽,很是奇特。劉斌認為,這個凹槽應該是用來連接石塊的,只要將一塊形狀與之相同的“腰鐵”嵌入凹槽,就能將兩個石塊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另外,在墓室周圍的土層中,還散布有一些小石塊、石板。“這說明在修建墓葬時用了很多石材,且為現場加工制作,小石塊正是加工后的廢料。”劉斌說。

    由于北魏墓葬一般極少用石,這些石質構件的發現也印證了該墓葬的等級之高。

    3    發現

    出土拜占庭金幣一枚,充分說明當時洛陽與西方

    交往頻繁,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再添力證

    劉斌說,該墓葬曾被多次盜掘,出土的遺物雖比較豐富,但大多殘損較為嚴重,很少能見到完整的器物。

    據介紹,這些出土的器物主要為陶器、瓷器、銅器等,還有一些陶俑、模型等殘塊。其中,陶器有陶案、陶杯、陶碗、陶盒、陶燈、陶盤等,種類較多,制作精致,且陶盤、陶案的樣式較為少見;瓷器有青瓷龍柄雞首壺、青瓷碗兩種;俑頭均為小冠文官俑,彩繪,造型優美,可與永寧寺出土的俑頭媲美。

    劉斌說,從墓葬中出土的陶盞、陶硯以及青瓷器,與從北魏宣武帝景陵中出土的同類器物的式樣及質地都有一致性。此外,陶俑的樣式也同元邵墓以及在永寧寺發現的陶俑風格相同,據此推斷,它們的年代應比較接近。

    在從該墓葬出土的所有文物中,有一枚金幣的意義最為重要——這是一枚拜占庭金幣,是我國到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的通過正規考古發掘出土的拜占庭金幣。

    這枚金幣上有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的頭像。據了解,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一般鑄造于公元491年至518年。同時,墓葬內出土的陶俑均采用前后合模的方法制作,這種制作方法多見于北魏孝昌年間以后。據此推測,該墓葬的年代應為北魏孝昌年間至北魏末,即公元525年至534年。

    更為重要的是,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的發現,說明早在北魏時期洛陽與西方的交流就比較頻繁,這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再添力證。

    4    推測

    根據墓葬的形制和規模

    墓主人應為北魏節閔帝元恭

    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北魏時期帝陵以外的墓葬規模以四五平方米居多,墓道寬度多為1米至1.5米,元乂墓和元懌墓的墓室雖然稍大,但在總體規模上與帝陵仍有較大差距。

    由于該座北魏大墓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區,且其復原形制同宣武帝景陵基本相同,規模也比較接近。因此,它應是一座帝陵級別的墓葬。

    那么,這座墓葬的主人是誰呢?“由于在發掘中沒有找到文字性的文物,文獻也沒有相關記載,對墓主人身份的確定比較困難,但經反復查證和比較,這座墓葬的主人應為北魏節閔帝元恭。”劉斌說。

    劉斌分析,北魏遷都洛陽后,葬于或死于洛陽的皇帝共有6位。其中,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這四座帝陵的位置已經相對明確。只有長廣王元曄和節閔帝元恭的葬處不明。

    “由于該墓葬規模較大,建造時間應該比較長,且墓壁還有坍塌后修補的痕跡,墓葬應為事先預置。”劉斌說,元曄在位時間極短,不可能有足夠時間預先建造墓葬,基本可以將其排除,只有節閔帝元恭有此可能。

    5    保護

    墓葬在墓主人下葬后不久遭到嚴重破壞

    為保護該墓葬,將進行保護性回填

    該墓葬與預置時相比,規模明顯縮小,中間的空隙用夯土填埋。“這說明在墓主人下葬時,對墓葬的形制和規模進行了‘減制’處理。”劉斌說。

    考古工作者還在墓室柱洞上部的填土中發現厚度約0.15米的擾亂土,包含壁畫殘塊、青磚碎塊、碎陶片等,這說明墓葬在塌毀之前其底部的鋪地石已經被揭取一空,顯然是遭到了大規模破壞。另外,在墓道的壁樁中未發現木灰痕跡,說明所用的木柱應該在未腐朽時已被取走。

    僅憑打幾個盜洞,顯然不可能對墓葬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因此,最大的可能是遭到了“報復性”破壞,但這一猜測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劉斌表示,考慮到這座墓葬的重要性,他們已初步制訂了保護方案,即通過特殊技術進行保護性回填。

    相關鏈接

    北魏節閔帝元恭

    北魏節閔帝元恭(公元498年―532年),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廣陵王元羽之子。

    元恭在被爾朱氏集團擁立為帝以前,裝聾作啞地度過了8年。據史料記載,公元530年,爾朱兆在廢掉元曄后想改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是啞巴,于是派人向元恭轉述他們的意圖。裝聾作啞多年的元恭聽說自己能當皇帝,大喜過望,巧借孔夫子的話說:“天何言哉!”次年,元恭被擁立為帝,爾朱氏掌握了北魏的軍政大權。

    公元531年,高歡擁立元朗為帝,起兵反對爾朱氏,一年后攻入洛陽,爾朱氏垮臺,元恭同時被廢,1個月后被毒死,謚號節閔帝,又稱廣陵王或前廢帝。(原標題:裝聾作啞8年的元恭葬在北邙?)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3-10-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