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長孫皇后的不幸童年

2012/5/11 9:37:00 點擊數: 【字體:

 

    長孫皇后(600-636),小名觀音婢。生于開皇二十年,卒于貞觀十年,只有36歲。十三歲嫁給李世民,是大業九年(613),當時李世民16歲。一生為唐太宗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長孫皇后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后來因為當了宗室長,所以號長孫,最后成為姓氏。皇后的曾祖父長孫裕,曾經封爵平原公。父親長孫晟,史書沒有記載長孫晟襲封,可能長孫晟不是爵位繼承人。長孫晟有一位哥哥叫長孫熾,文武全才,隋朝官戶部尚書。長孫晟是隋朝右驍衛將軍,在隋朝離間突厥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母親是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她的舅舅在貞觀時代也很有名,叫高士廉。
        
    長孫晟官右驍衛將軍,李世民父親李淵在大業九年的時候,官職是衛尉少卿,到十二年的時候也是右驍衛將軍。看來,長孫晟的官職應該高于李淵。不過,李淵另有爵位,七歲的時候已經襲爵唐國公。總之,兩家應該是門當戶對的。
       
    兩家的婚姻是長孫家看中了李家。故事還是要從李世民的母親竇氏說起。竇氏父親竇毅,官定州總管,封爵神武公,娶的是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出生以后,因為周武帝很喜歡,就養在宮中。周武帝時的北周,已經有了統一北齊的實力,但是事奉突厥卻十分謹慎。周武帝就迎娶突厥公主為皇后。這種政治婚姻當然沒有感情基礎,所以周武帝并不喜歡這個突厥皇后,日常生活中的關系大約也很冷淡。這一點被小小年紀的竇氏看在眼里,她可是童言無忌,但卻顯示出超常的政治智慧了。她對舅舅周武帝說:現在中國還沒有統一,而突厥還很強大,舅舅應該抑制自己的情感,好好對待突厥皇后,只要有突厥的支持,江南和北齊就容易對付了。在大人看來,這一點一定不難,難的是無法跟皇帝說。這個小女孩跟舅舅關系特殊說什么話都沒有關系,但是竟然說出這番話,實在不簡單。周武帝一代梟雄,但是卻乖乖地聽從了小外甥女的指點。這件事過去許多年了,但是長孫皇后的伯父長孫熾久久不能忘記。他對弟弟長孫晟說:竇氏這樣的睿智的人,培養出來的兒子一定神奇,應該想辦法結為婚姻。看來長孫晟很贊同哥哥的話,就托人說親,定下了這門婚姻。當時李世民和長孫氏的具體年齡一定不大。
        
    請注意長孫熾的觀點,他不是看重李淵的門第,不是看重李淵的前途,而是看重竇氏的政治智慧,睿智,因此認定這樣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神奇有前途。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判斷很有見地。其實,這個母親不僅培養了神奇的孩子,還培養了神奇的丈夫。在李淵最初還懵懵懂懂的時候,他的夫人竇氏更早一步看到了隋朝的問題,并且給丈夫提出了應付隋煬帝的基本戰略。后來李淵慢慢覺悟并最終走到這條路上的時候,他的這位夫人已經去世,李淵想到自己覺悟之慢,想到夫人先見之明,不禁潸然淚下,對自己的兒子說:早該聽你母親的話啊。說道竇氏,就干脆把故事說完。楊堅是篡奪北周而建立隋朝的,竇氏聽說楊堅稱帝的消息,眼淚噴涌而出,一頭撲到床上,發狠地說:只恨不是男兒,不能拯救舅家。他父親竇毅趕快來捂她嘴,低聲說:不要亂說,我家會被殺光的啊。37年以后,她的這個一時憤恨的想法真的得到實現,而且是由她丈夫和兒子們完成的。這不是平常百姓之間的事情,政治核心家族之間的種種關系,顯然是看重政治的。
        
    長孫皇后早年的事跡不多,最多說她命中富貴而已。因為這是后話,不說也沒有關系。她與唐太宗定親,應該是在幾歲的時候,至少是9歲以前。大業五年長孫晟卒,年58歲。當時長孫氏只有9歲。父親去世,這是她幼小年齡遭遇的重大變故。根據《隋書長孫晟傳》他的長子名長孫行布,次子長孫恒安。沒有提到長孫無忌。長孫皇后還有一個哥哥叫長孫安業。長孫行布死在隋朝,而長孫恒安沒有這個記載。長孫恒安與長孫安業不知道是什么關系,或許是兄弟,或許就是同一個人。長孫晟去世以后,長孫皇后和哥哥長孫無忌被自己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趕出家門,兩個小孩子不得已回到舅舅家去度日。從這個情況看,長孫皇后的母親是長孫晟的繼室,而前室所生的孩子以長孫安業為代表,對于長孫皇后兄妹兩人及其母親一定很不好,他們到舅舅家一定是跟隨母親一起的。這種前室孩子不能善待繼母和異母子女的情況在唐代似乎很普遍,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武則天,她也是在武士彟去世后受到異母哥哥們的不良待遇,雙方因而結下深仇大恨。長孫皇后與武則天處理同一個問題的原則和方法都不同。在唐代的女性世界中,這兩位對當時政治都給予很大影響的女性,有許多方面是可以對照觀察的。
       
    對于長孫氏與唐太宗的婚事,《舊唐書高士廉傳》另有說法。這種說法一方面能證明關于皇后母親是長孫晟繼室,另外對于這次婚姻則記錄不同。高士廉傳說,長孫晟死了以后,高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見太宗潛龍時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這樣說來,主導這個婚姻的不是長孫晟、長孫熾而是高士廉。如何理解這個差異呢?我的看法是長孫晟生前訂立了這個婚姻,而在他去世以后,高士廉主導下完成了這個婚姻。
       
    這樣,我們對于長孫氏婚前的早年經歷就有了基本的了解。他的母親作為繼室嫁給長孫晟,在她和她哥哥長孫無忌出生的時候,家中就有了異母哥哥的存在。她的年長的父親雖然可能對她很好,但是這樣的家庭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諸多問題。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年老的父親一定先于母親去世,而先房的異母哥哥從一開始就具有優勢,他可以繼承父親的爵位,繼承家業,而繼母及其子女雖然不是一定沒有地位,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要看與異母哥哥的關系。從長孫安業的地位來看,在長孫晟去世以后,長孫安業就會成為戶主。只要不分家,長孫皇后和哥哥以及母親,都要看長孫安業的臉色。后來的事實證明,長孫皇后與母親、哥哥一起回到舅舅家,兩唐書也不回避地說長孫安業對皇后和長孫無忌不好。
 長孫晟去世的時候,皇后只有9歲,不知道受長孫安業多久的氣才離開的。在高士廉家,雖然史書記載高士廉對妹妹和外甥很好,甚至專門賣了大房子買成小房子,讓妹妹一家獨處,但是從無忌兄妹的角度說,無論如何這也是寄住在別人家,多多少少總會有寄人籬下的感受。
        
    史書記載早年的長孫皇后,特點是愛讀書,對于古代圖傳興趣很大,過目不忘,并且自覺遵守禮法,能夠以古代圣賢為榜樣。很守規矩,這一點是一定的,并且應該是訓練有素。長 孫氏很小就很懂事,知道守規矩。這是早年的家庭結構與經歷決定的。或許母親很早就對她有訓練,因為不守規矩可能就意味著得罪長孫安業等,而那就意味著倒霉或者被驅逐。到了舅舅家,她也一定只能更守規矩。(繼母與前方子女的關系,向來受到重視。舊唐書就有孝友類傳,如裴子余傳、崔衍傳等,都涉及事奉繼母的問題)長孫皇后從小知道守規矩,這最初大概有自我保護的動機。后來嫁給李世民,命運發生轉機。后來李淵得天下,她竟然成了王妃,后來進一步升為皇后。但是,不論地位發生多大改變,從小形成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很多年以后,我們仍然能從皇后的行事風格中看到她早年的生活影子。概括起來,大約有如下兩點:第一,識大局知大體,凡事從大局出發;第二,對人性的善惡有充分的認識,識見深刻。【原標題:長孫皇后的不幸童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網論壇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