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絕色雙“嬌”:長孫皇后和則天皇帝往事錄
2012/5/11 9:50: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當政的李世民有些事情想和妻子商量,但長孫主動放棄了參政的機會。也不用給長孫扣什么封建道德的帽子,把現代的說法扣在古人的身上是不現實的。長孫實際上也并不是真正地什么都不管,像魏征有一次惹得唐太宗生氣到恨不得殺了他的地步,要不是長孫皇后“上有賢君,下有賢臣”的這么勸,雖說多半也會自己消氣,但還真不會那么快。此外,看到歷史上外戚最后多無好的結局,長孫也非常明智地勸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辭職,同時也勸李世民不要給長孫無忌高官。似乎是為了印證長孫皇后的正確,后來長孫無忌最終還是被迫自殺了。不過這與他是外戚的表面現象關系還不大,主要原因是長孫無忌是托孤重臣,難免有些把持朝政,權傾朝野,又與武后不和,這樣當然危險了。
長孫皇后是一流賢后,而且也非常有才,寫過《女則》。后宮中有了長孫皇后,李世民省了不少的心,而且有時他發火,長孫皇后都能婉轉地勸止,于是“宮壺之中,刑無枉濫”。而且,她待人又是非常的仁善,對后宮姐妹頗有照顧,很受愛戴。所謂標準的母儀天下,就是這樣了。
只可惜,現在有些人只注意到了她的賢惠,而忽略了皇后與皇帝的愛情。更有甚者,因以前有部電視劇里發展了楊妃這一條線,因此惹得有些不學無術之人真的以為李世民最愛的其實是楊妃,但是查閱歷史的話,如果不是生了李恪,那么新舊唐書都懶得寫上她一筆。反倒是《資治通鑒》里記載有一次太宗想要立曹王李明的母親為后,只是因為她過去是齊王妃的身份而罷休。這是見于史冊的,另外一位是考古考出來的,即韋貴妃,按后宮等級來說,貴妃是皇后以下最高的,可見也十分得寵。但如果說感情最深厚的,那么非皇后莫屬。李世民和長孫的確是患難夫妻,宮廷斗爭中是,當了皇帝皇后以后也仍然是,就連生的病都一樣,都是“氣疾”。大約貞觀十年左右,李世民病了一年,長孫皇后隨身攜帶著毒藥,準備萬一丈夫有個三長兩短,自己義不獨生。其實殉節這套東西是經過程朱理學之后到明朝到達高峰,唐朝反倒是不怎么講究這個的,這完全可以說是因為長孫對李世民的愛而致。不過后來李世民的病好了,但一直也病著的長孫卻加重了病情,終于于貞觀十年去逝。長孫皇后死后,李世民對她十分思念,像以前曾提過立臺一事,只是魏征老兒不解風情,硬是逼著太宗把臺毀了。
長孫皇后可以說很完美了,幾乎找不出來缺點。不過她死后,三個兒子中,兩個因爭位而罷黜,因此難免有人批評她教子無方。但實際上這也不單純是教子有方無方的問題,李淵把幾個兒子都調教得十分厲害,可是最后仍然避免不了一場爭斗。其實長孫生前對孩子們管教還是很嚴的。太子承乾的乳母說東宮的器物少,要求添置幾件,長孫皇后說:“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揚,何患無器用邪?”可見她并未寵著孩子們。另外,長孫在世的時候至少還是相安無事,只是后來孩子們都長大了,必然會有權力方面的爭奪,這不可避免,批評長孫教子無方沒道理,批評李世民教子無方也不公平。何況,哪個朝代沒有爭皇位的事呢?
要說立儲更亂的當屬李治和武則天了。反正就四個兒子,太子輪流當之后,皇帝也是輪流做,可當來當去,最后皇帝玉璽還是跑到了他們母親的手中。
武則天的事跡可以說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白手起家的典型,她后來的地位權力無疑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只是有些手段在我們看來,未免有些狠。通鑒里寫的清楚,“會昭儀生女,后憐而弄之,后出,昭儀潛扼殺之……”為了自己的地位,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得不忍心殺掉。對這件事,為她辯解是沒有必要的,以此來批評她也不客觀。既然史書上記下了這一筆,要想推翻事情的存在,說什么“這件事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靠的也只能是臆斷,再者說,像武則天那樣的女子,這樣的事情還是可以干出來的。但她當時處境并不是很安全,而如果她自己尚不得保的話,那么這個孩子即使活下去,只怕結果也未必會好,所以為了更高更穩固的地位,武則天不惜用這種手段嫁禍于人。然而古人都有其局限性,如果換作別人在她那個處境下,只怕也得這么做;仡^看看蕭淑妃的女兒吧,年齡很大才得出嫁,而且也是將就了事,武則天根本就沒打算讓她們過好日子——可見當年的仇怨是多么的大。那么反過來說,如果得勢的是王皇后和蕭淑妃她們,武則天的孩子們也不會過得十分幸福。
宮廷中是適者生存的地方,武則天要生存下去,如果沒有狠勁是辦不到的。她有一次在太宗面前馴馬,就很能體現其性格:如果不能馴服馬的話,那么即使再好的馬,也是沒有用的,干脆就殺。這和朱元璋的“士不為己用則殺”的意思是一樣的。不過太宗不喜歡這種性格的人,尤其還是女人,這和長孫皇后的溫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赡阋f哪個好哪個不好,也不一定,反正可說是兩個極端了。也正因此,實際上太宗時期武則天并沒有像有些書中寫得那樣得寵。應該說,李世民自己就是非常剛強(但不殘酷,至少他沒有殺掉當時在 大好形勢下還要歸隱的王績)的人,他比較欣賞的是像皇后和徐惠妃那樣的溫柔女子,倒是李治性格比較溫和,而武則天性格則是剛強的,所謂性格互補就是如此。
武則天除卻果斷,還十分有心計,這就不是一般的厲害了。《紅樓夢》里曾有人這樣評價王熙鳳: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無論哪個朝代出來個厲害的女角,基本上這句話都能適用,但真正能讓男人萬不及一的,則首推武則天,原因是她還有著有些男子都沒有的氣度。駱賓王的千古名篇《討武曌檄》寫得很有氣勢,同時把武則天也貶低到了極點。當面被人這樣揭短,尷尬自然是有些了,如果不覺得不好意思的話,那臉皮也是太厚了。于是,一句一句這么念著,一句一句這么尷尬著……突然,結尾了,武則天也許早就盼著快到結尾,但是當她聽到“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時,文章的氣勢與文采令她折服了,霎時欣賞更多于尷尬。因此她問作者是誰,答曰:“駱賓王。”“這是宰相的過錯啊……”這篇檄文能流傳至今,不能不感謝武則天當時沒有禁錮此文,而看過了明清的文字獄后,也不能不令我們佩服她的胸懷。【原標題:唐代絕色雙“嬌”:長孫皇后和則天皇帝往事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