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我們中國人最親近的生活物品之一,絕大部分中國人每天都要與筷子親密接觸。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史記》里記載說,商紂王吃飯就使用了象牙筷子,近年來我國出土的商青銅器中也發現了筷子(古稱箸)。這些證據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筷子了。
古人吃飯為什么會想到使用筷子?這是一種想起來特別有趣的事情。據說,筷子最早起源于撥火棍。幾千年前,人類文明和科技遠遠沒有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可選擇的餐具種類不多,古人茹毛飲血久了,一次偶然,吃到了天火燒熟的食物,香脆得無可名狀,就改用燒食物的方法了。燒食物得用火,用火就得使用撥火棍,燒著燒著,順手就用來挑揀食物。如此一來,撥火棍就變成了筷子。
筷子在外交和文化交流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不少外國人認識中國首先是從認識筷子開始的,由對筷子感興趣,轉移到對中國文化感興趣,進而推動和促進中外各方面交流。日本和朝鮮的文化習俗之所以與中國如此接近,除了疆域的因素,還與他們學習中國人拿筷子吃飯學得最完全徹底有關。筷子傳入朝鮮有1000多年歷史,傳入日本大約是從公元3至7世紀開始,都很有年頭了。這兩個國家受了中國文化那么多年的渲染,怎能不相似?朝鮮人引進中國的筷子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則將筷子切短了1至2寸,但是筷子的樣子還是大同小異。不過,從這個變化可以看出朝鮮人樸實和敢于繼承傳統,同樣也看得出日本人善于“洋為己用”的民族習性。
然而,不僅因為如此,日本人切短筷子似乎另有隱情。日本人不喜歡在餐桌上使餐具親密接觸,吃飯時,常常一人一份。既然是一人一份,筷子要那么長干嘛?而我們中國人就不同了,中國人不怕不講衛生,就怕不講情誼。吃飯時喜歡圍桌而食,我吃一塊,也加一塊給你,這叫“有飯同吃”、“有福同享”。如此這般,中國人的筷子當然要比日本人的長,這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