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2013/11/6 10:19:09 點擊數: 【字體: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1 商代 玉龍 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2 商代 玉龍 河南安陽花園莊54號墓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3 商代 玉龍 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4 商代 玉龍 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5 商代 玉龍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6 西周 玉龍 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7 西周 人龍佩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

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圖8 西周 龍紋玉璧 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

  念親說玉

  吳念親:著名玉器鑒定專家、央視《鑒寶》欄目玉器專家、河南衛視《華豫之門》欄目鑒寶專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副主任

  二、商代

  商代冶金技術發展,青銅工具開始運用于制玉行業,從而促進了制玉工藝的發展。商代的玉龍無論是數量、質量、圖案裝飾,還是工藝技術等,都較史前玉龍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簡單趨向繁復,由質樸變為華美,且造型風格從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龍,逐漸演變為一種符合奴隸社會禮制造型的龍。但是商代玉龍在造型上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前玉龍之影響,即皆為蜷體玉龍,其基本形態與商代甲骨文之“龍”字極其接近。

  此期玉龍雖數量較多,但造型、紋飾相對趨于程式化,共性特征不難察之:整器多作扁片狀,基本造型可分三類:玦形(圖1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環形(圖2河南安陽花園莊54號墓出土)和扁平形(圖3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其中以蜷曲成玦形者居多;還有圓雕的龍,一種圓雕龍前足著地,長尾盤卷(圖4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一種近似于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圖5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從雕工紋飾上看,龍體較短近似蛇身,玉龍頭部長有蘑菇形兕角,眼睛多為“臣”字眼,還有圓形眼和菱形眼,且多雕成張口露齒狀,以表示兇猛,大多僅雕一足,尾部細而勾卷,有的龍脊上開始出現扉棱形的脊齒紋,玉龍之器表多以雙勾線即兩條平行的細陰線琢出菱形紋、三角形紋、云雷紋等表現動物兇狠的紋飾,紋飾的浮雕感較強。

  三、西周

  西周玉龍基本沿續了商代玉龍的造型,主要有稍薄的片狀龍和稍厚的板狀龍兩種,圓雕龍的造型極為少見。此時的玉龍在構圖和線條處理上比前期顯得更加舒展,龍身上的刻劃線條基本為淺顯的柔長彎弧的風格,同時在工藝上改變了商代常用的雙勾線技法,大多采用陰線與陽線相互配合使用,特別是直鋒細線與斜刀的藝術表現方式,雙線勾勒時有的能見一線尖細,一線呈斜刀的寬闊狀,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形成剛柔并濟、形制規范的獨特美。

  西周玉龍在形制上大體可分為三種:玦形龍,復合形龍和龍紋玉器。

  1.玦形龍(圖6)  造型直接延續了商代的特征,具體較前朝有以下幾點變化: 龍身較商代更為細長,龍的背部出現的脊齒紋比商代時期的細密,臣字眼的眼角線拉長,此外橢圓形眼、菱形眼亦很多,上吻翻卷,口微張不露齒,腦后的蘑菇形兕角已不多見,更多以鬣形角和鈍尖角代之,龍足似有似無,不特別雕琢。

  2.復合形龍  多以羽人、鳳與龍復合成一器。這類玉器多以鏤雕技法制作,龍的眼部皆呈橢圓形,其余各部位與玦形龍相似。如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一件(圖7),高2.9、長4.5厘米,為羽人和龍合體,羽人位于龍之前端,身體自上而下與龍相接,龍作回首狀,橢圓形眼,卷唇,細尾上卷。

  3.龍紋玉器  這類玉器以抽象的、呈圖案化的龍紋作主要裝飾,多為玉璧、玉璜、玉觿等。此期龍紋多用嫻熟的雙勾技法和斜刀技法加陰線和陽線刻畫,因器飾紋,根據器形特點組織圖案布局,形成一種渾然天成、自然和諧的藝術效果,體現了高超的構圖能力。山西曲沃晉侯墓地出土的一件龍紋玉璧屬此類型(圖8)。直徑15.6、孔徑6.8厘米,褐色沁分布自然,器表紋飾章法井然,飾有兩條蟠蜷的龍紋,龍首近環的外緣,體軀呈圓弧形,尾尖收于內緣,雙龍首尾相接,龍鼻上卷,張口,“臣”字目,有利爪,間隙飾以卷云紋。圖案刻劃準確,婉轉順暢而有力。(原標題: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江南時報(2013-11-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