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農村在過春節時,貼出的春聯中經常見到“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的吉祥語。“五谷”一般指的是稻﹑黍﹑禝﹑麥﹑菽五種農作物。“六畜”指的是雞﹑豬﹑狗和羊﹑牛﹑馬,這六畜也是農村發家致富必不可少的家庭副業。六種家畜和家禽的出現和排列順序是如何產生的,在民間有女媧造六畜的說法。
相傳,遠古時天是一團混沌,地是一堆爛泥巴,人祖女媧就摻水和泥摔著自樂。一天無意中捏出一只頭戴冠,尾巴翹,一撒手喔喔叫,給它取名叫“雞”。雞一叫,天門開了,日月星辰都出現在了高空。第二天,捏出一只四條腿,尖巴頦,汪汪叫,梅花腳,取名叫“狗”。狗一陣亂跑,地門開了,便有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第三天,捏出一只嘴巴長,四腿短,哼哼叫,有點懶,取名叫“豬”。肥豬成為一寶,食用集肥都需要。第四天,捏出一只頭頂叉,渾身毛,白胡子,咩咩叫,取名叫“羊”。用羊祭天神,天神賜福氣,吉祥又如意。第五天,捏出一頭蹄如錘,尾如鞕,角如鉆,耳如扇,取名叫“牛”。牛的個頭大,有力氣,能干活,出大力。第六天,捏出一匹矯健身,色如棕,善奔跑,快如風,取名叫“馬”。這六種動物造出來后,為了管理它們,第七天女媧捏出了人,對著人吹了口氣,人就有了靈氣,被稱為萬物之靈,且又主管六畜,又稱為主人,每年的正月初七就定為人日。
女媧娘娘在七天之內和泥捏出了六畜和人,第八天為感謝泥土的給力,這天定為土地日,也就有了后來的土地神和土地廟。每年的正月初八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屆時人們會供上豬首和羊首,還要制作出以六畜為造型的工藝品燈籠和面花燈盞,擺掛在土地廟臺前,以示敬祀與酬謝。因而,在舊時農村,土地廟數量最多,幾乎村村都有。人們敬祀土地神的目的也正是期盼土地神保佑農家能年年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在民間還有一首六畜兒歌唱道:
迎朝陽,雞司晨,
狗值夜,守家門。
肥豬滿圈能致富,
羊是農家聚寶盆。
牛耕田地勤勞作,
馬拉大車又傳信。
五谷豐收農家樂,
六畜興旺富貴臨。
作者:連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