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十二章紋 一件衣服承載江山 文武官服補子 一只禽獸分出高低
古官名 曾用飛鳥命名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皇帝和官員的服裝可是不能隨便亂穿的,一紋一飾都有著特殊的含義。上朝時,皇帝一身龍袍在身,這龍袍的樣式是十分講究的,有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紋,再回頭看看朝堂上的大臣們,繡在補子上的各種鳥獸充分說明了他們的官職。如此種種,現(xiàn)如今的清宮劇演繹得是面面俱到,可是,為什么要把日月星辰等繡在龍袍上呢?又為什么偏偏選用鳥獸來代表職位的高低呢?
龍袍十二章紋 肩扛日月 背靠青山 華蟲在袖
遠古時代,在自然界現(xiàn)象得不到解釋的時候,通常都會認為有一種超乎想象的超自然力量在主宰這一切,于是,往往將其作為自己氏族的祖先兼保護神,這就是最原始的圖騰。各個部落中的人往往都會將自己氏族的圖騰刻畫在身上、日常用品及服飾上。黃帝在一統(tǒng)天下后,將各氏族部落的圖騰形象匯集于冕服上,以顯示自己至尊無上的地位。直至周代,龍袍上的十二章紋慢慢成型。十二章紋飾雖多,卻都聯(lián)系著江山社稷,通過一件衣服承載著整個江山,皇帝的龍袍通常都是肩扛日月,背靠青山,華蟲在袖,表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對江山的擁有與權(quán)威。
唐朝經(jīng)學家孔穎達曾說:“天之數(shù)不過十二,故王者制作,皆以十二象天也。”其中,日月星辰取其照臨,日指太陽,月指月亮,《禮·昏義》記載:“故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月。”因此,日月也被用來比喻皇帝、皇后。
山取其興云雨,人所仰,象征王者鎮(zhèn)重安靜四方。龍則是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也比喻皇帝,十二章紋中選取龍,正是因為取其善變化,象征人君有應(yīng)急之能。龍袍上的華蟲并非兩物,而是專指雉。華蟲取其文理,“華”通“花”,意為“文采”,東漢經(jīng)學大師鄭玄就認為:“所謂華蟲也,在衣,蟲之毛鱗有文采者。”
宗彝,就是宗廟彝尊之飾,有虎、蜼兩獸,虎兇猛,蜼取其智慧,以表示有深淺之知,威猛之德。藻是水草的總稱,《詩經(jīng)·召南·采蘋》曰:“予以采藻,于彼行潦”,有冰清玉潔之意。火取炎上,率士群黎民向歸上命。粉米能養(yǎng),若聚米粒形,有濟養(yǎng)之德。黼取能斷,黻取善惡相背,謂君臣可相繼,見惡改善,同時取臣民背惡向善之意。
官服補子 借習性特征 官名以鳥命名
明清時期,文官用禽,武官用獸,再以不同的禽、獸將文武官職各分為九品。其實,以動物區(qū)分官職的做法并不是由明朝首創(chuàng),以鳥名命名官員的記錄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少昊時期。
少昊名摯(鷙),據(jù)說是一種雕鷙類的猛禽。相傳,少昊統(tǒng)領(lǐng)東夷各個部落,而東夷部落正是以鳥為圖騰,而且少昊氏摯即位時,恰逢鳳鳥飛至。于是,少昊部落任命官員“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玄鳥、伯趙這兩種官職都是歷正之屬官。為何以玄鳥為官名,正是因為玄鳥就是燕子,它春分來秋分時飛走,伯趙也是得益于一種叫做伯勞的鳥,它從夏至開始鳴叫直至冬至,伯趙因是伯勞的別名才成為了官名之一。還有兩種官名為青鳥和丹鳥,同樣是計算歷法的官職。青鳥即鸧鴳,以立春鳴立夏止,丹鳥即鷩雉,立秋來立冬去。
少昊以鳥為官,驅(qū)使百鳥為己所用,而在其他傳說中,帝王或是鳳鳥所生,或者本身就是鳳鳥,再或者對鳳鳥畢恭畢敬。鳥圖騰在炎黃一脈的華夏文明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韓詩外傳》中記載,鳳鳥至時,黃帝穿黃衣,戴黃冕,于宮中齋戒,并且“降于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如此一番下來,鳳鳥才停在了帝東園,沒有離開。
據(jù)《藝林匯考》記載,武德元年,每到十月一日,左右武衛(wèi)將軍要穿豹紋襖子,左右翊衛(wèi)將軍要穿鷹紋襖子,七品以上的官員都要穿綠色無紋的襖子。到了武則天時期,她經(jīng)常召集官員賜予“繡袍”,繡袍上繡有禽或獸,以此來作為官員的標識,“左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等飾以對獅子,左右衛(wèi)飾以麒麟……尚書飾以對雁”等。
到了明朝,官員官服上增加了區(qū)別品級的補子,對補子上的紋樣也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應(yīng)服花樣,文官繡以飛鳥,表示他的文采,武官則用深山大海中威猛的走獸,象征著武官的猛鷙,有著褒揚之意。
武官走獸
最低階寓意的是全才
雖說文官官服補子上繡有飛禽,武官繡有走獸,可這也不是隨便一個飛禽走獸就可以上榜入選的,就算是入選了,也得在入選名單中分個高下呢。
先說說文官官服補子上的中選者吧。一品:仙鶴。仙鶴是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征。二品:錦雞,有一呼百應(yīng)的王者風范。三品:孔雀。《增益經(jīng)》稱孔雀有“九德”,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zhì)的“文禽”。四品:云雁,飛行有序,春去秋來,佐天子四時之序。
五品:白鷴。白鷴鳥展翅,象征拋棄塵穢,迎新納福。它還是一種忠誠的“義鳥”。傳說宋朝少帝趙昺在崖山時,人送白鷴一只,他親自喂養(yǎng)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后,白鷴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
六品:鷺鷥。七品:鴛鴦,象征堅定忠心,喻其兢兢業(yè)業(yè)。八品:鵪鶉。鵪鶉之“鵪”是安全之“安”的諧音,象征“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yè)”。九品:練雀。
再看看代表武官的那些走獸。一品:麒麟,象征皇帝仁厚祥瑞,“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狻猊是龍子之一,還“可伏虎犳”,其勇猛之姿為它奪得了武官二品的席位。三品:豹。豹一向孔武有力,它的神獸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正處于三品之階。
四品:虎。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被視為吉祥的神獸。天子的兵權(quán)象征即為“虎符”。
五品:熊,取其陽剛之意。六品:彪,它最獷惡,能食虎子也。
七品、八品:犀牛,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九品:海馬。此處的海馬既能飛翔,也能在波濤中穿行。其實,古時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zhàn),又可指揮海軍水戰(zhàn),正如海馬一般,是個全才。文/肖瑩
參考文獻:
[1] 董進:《大明衣冠圖志》,2011.1
[2] 尚民杰:《冕服十二章溯源》,《文博》,1991年04期
[3] 王淵:《補服形制研究》,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