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文臣、武將之外,劉姓在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也涌現了很多杰出人物。
在中國文學史上,談到《詩經》,繞不開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提及文學理論,劉勰和他的《文心雕龍》堪稱里程碑;說起唐文學,人們也必然會給劉禹錫單獨開辟一個章節。
楚王劉交
楚元王劉交,子孫最繁盛
劉煓的四個兒子中,開創了西漢王朝的第三子劉邦,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而四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年齡最小的是劉交。《史記》記載,劉交年輕時很喜歡讀書,多才多藝,曾在荀子門生浮丘伯門下學習《詩經》。
劉交文武雙全,曾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后來被封為楚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楚元王。
他來到彭城后偃武修文,使楚國成為當時文化氛圍最盛的藩國。劉交更是親自為《詩經》作注,在當時號稱《元王詩》,是《詩經》學中一個重要的派別。
在眾多的漢家劉氏藩系中,劉交的楚藩王族排行最小,但后來卻成為最杰出、最龐大的一支劉氏支脈。
劉向是楚元王的四世孫,曾奉命領校秘書,他撰寫的《別錄》,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之作。另外,現代人能看到的《楚辭》,便是他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詩歌總集;現代人能看到的《戰國策》、《春秋谷梁傳》等歷史著作,也是由劉向編輯的;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列女傳》,一般被認為是后人在劉向的基礎上編纂的。
劉向的兒子劉歆更有名,他不僅儒學很有造詣,在校勘學、天文歷法學、史學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雛形;他算出的圓周率是3.15471,誤差極小。
南朝二劉
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劉勰著《文心雕龍》
劉宋一朝,王室以子嗣眾多但修文者少著稱,而劉義慶無疑是其中的異類。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荊州刺史等職,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他15歲時便以文才著稱,37歲時擔任江州刺史與南袞州刺史,任職期間編撰的《世說新語》,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記載了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的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的生活,語言簡練,文字鮮活。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南朝時期,還有一位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劉姓人,這就是劉勰。劉勰從小刻苦讀書,但仕途一直不順。不過,他32歲時開始編寫的《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
《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以孔子的美學思想為基礎,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鑒賞的美學規律,在語音、語匯、語法、篇章、運用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直到現在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洛陽詩豪
一代詩豪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的這首《秋詞》,被奉為詠秋詩句的上上之作。全詩一反傳統的悲秋觀,賦予秋一種導引生命的力量,胸懷甚廣,骨力甚健。《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等,劉禹錫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因為詩風豪放,他被稱為“詩豪”。
劉禹錫是洛陽人,除詩歌之外,他的散文也十分有名,比如篇幅不長卻流傳千古的《陋室銘》。這篇文章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劉禹錫死后,被葬在了今天的河南滎陽,墓位于滎陽市城東二十里鋪鄉狼窩劉村附近。滎陽市政府在劉禹錫墓的基礎上,投資建設了一座占地280多畝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劉禹錫公園,并免費向市民開放。
數學巨擘
用3072邊形計算圓周率
在中國數學史上,除了精算圓周率的劉歆,還有另兩位劉姓人也很有名,他們是劉徽和劉焯。
劉徽生活在三國時期,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割圓術計算出圓周率為3.1416,與準確值相差無幾。他從正6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出正12邊形、正24邊形……最終,他通過3072邊形驗證了自己計算出來的這個圓周率。劉徽的主要著作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
《九章算術注》中蘊涵的科學思想極其深邃:邏輯思想、重驗思想、極限思想、求理思想、創新思想、對立統一思想和言意思想等的提出,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其中的“方程”一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的運算法則。
劉焯是隋初天文學家,他發現隋朝歷法多存謬誤,創制新的《皇極歷》,比以前任何歷法都要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