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宋代曾出現“錢荒” 或因大量銅錢未在市面流通

2014/6/10 11:24:13 點擊數: 【字體:

  近來出現一種奇怪的風氣,即吹捧宋代“看似貧弱而實則富強”,語氣之夸張,到了仿佛這個人們印象里積貧積弱的宋代,實際上卻是個富得流油、強得不屑和敵人一般見識的“高大上”國家的地步。

  說宋代“強”,有點勉為其難,畢竟什么燕云之失、靖康之恥,但凡聽過書、看過戲的中國人,都能隨口報上幾句;但說宋代“富”,信的人就不少了,人們都相信,一個割地賠款的朝代,面對虎視眈眈的遼、金、元三個“馬背王朝”,竟然能茍延殘喘那么些時日,要不是商品經濟發達——說白了就是“有錢”,是絕對撐不了那么久的。

  然而研究宋代歷史資料,就會發現許多截然相反的例證。

  北宋第四個皇帝——宋仁宗趙禎時,是北宋政治上最穩定、經濟最平穩的時代,但就在這樣的時代里,大臣歐陽修、余靖等,都上奏朝廷,報告“錢荒”情況。出現“錢荒”的地區,是當時商品經濟較發達、民間較富庶的江淮地區,且余靖更表示“當今天下錢貨至少”,表明銅錢短缺絕非個別地區的特殊情況,而是全國普遍現象。

  自那以后,“錢荒”問題似乎愈演愈烈。宋神宗趙頊和宋哲宗趙煦時,張方平、蘇軾等大臣先后多次上書,表示“錢荒”問題愈演愈烈。張方平反映,銅錢短缺的嚴重程度,到了“公私上下乏錢、百貨不通、人情窘迫”的地步,而蘇軾則反映浙江民間因為缺錢,連當鋪都惟恐付不起當金而被迫歇業。

  到了南宋,疆土少了一半,缺錢的情況卻并未因此緩解,南渡之初李綱在喊“錢荒”、南宋瀕臨滅亡時賈似道也照喊不誤。終南宋一世,紙幣大量發行,幾乎取代了銅錢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并引發了震撼性的通貨膨脹,一大原因,也仍是“錢荒”二字。

  問題是,宋代根本就不該缺錢。張方平曾在上書中指出,僅僅江州(今江西九江)、池州兩地的銅冶,每年鑄造銅錢就多達100萬貫以上,而全國銅錢的鑄造總量,每年多時甚至可達500萬貫,這個數量,是疆域大得多的唐代一年總鑄幣量15倍多。今天的“郵幣卡”市場,兩宋銅錢為數不少,除了個別品種奇貨可居,大多數品種,如北宋的政和通寶、宣和通寶,南宋的紹興元寶、隆興元寶,都是不折不扣的低值大路貨。元滅南宋后,將廢棄的南宋銅錢大量出口,一度竟支撐起周邊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貨幣經濟。

  由此可見,宋代的銅錢,從數量來說絕對不少,之所以“錢荒”,是因為大量銅錢根本沒拿到市面上去流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4-06-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