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漢朝足球比賽允許拉拽:每隊十二人,一半是門將

2014/6/16 11:33:20 點擊數: 【字體:

 

漢朝足球比賽允許拉拽:每隊十二人,一半是門將

漢朝足球比賽允許拉拽:每隊十二人,一半是門將

體育史學者唐豪先生所繪漢代宮苑內的足球場

漢朝足球比賽允許拉拽:每隊十二人,一半是門將

  圖為許昌張潘漢魏故城。東漢末年,南陽知名寫手何晏在《景福殿賦》中所描述的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有明確地址的足球場就在這里。

  蹴鞠出出汗可以,怎么能練兵呢?

  多年前我在豫南看過一場有消防戰士參與的群眾足球賽,他們整齊列隊從營地奔跑5公里趕到賽場,馬不停蹄投入比賽,活像永動機般拼搶不息,終場哨響,稍作休整便再次列隊跑步回營。成績好壞不說,體力之好、作風之頑強讓群眾參賽隊瞠目結舌。

  有人會說,戰士踢球厲害正常,但踢球厲害不一定能當戰士吧?

  至少在漢朝,還真是這樣,球踢得好就能當戰士,并博得長官青睞。

  漢朝初年,周邊并不安定,特別是北方匈奴的威脅,讓漢王朝一直不敢放松戰備。到邊塞作戰需要長途跋涉,因此軍隊訓練體力是重點,身體素質特別出色的人被晉升是很正常的事。《漢書》中記載有個叫甘延壽的人,就是通過投擲和跳高兩項測試被提拔為羽林郎(皇家禁衛軍),后來又憑借徒手搏斗測試提升為期門(皇帝侍從)。蹴鞠能培養士兵的奔跑、摔跤能力,又講究規則,培養士兵遵守紀律,還能選拔人才,即劉向在《別錄》中所說“練武士知有材也”,所以,蹴鞠在漢代軍事練兵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

  不僅是正規軍,在后備軍中蹴鞠也是必備技藝。漢代的普通男子到了服兵役的年齡,都要接受兩年的軍事訓練,學習“射御騎馳戰陣”,回家以后隨時等待應征入伍。等待期間,騎馬射箭等功課是沒條件復習的,踢球就成了保持體力和技能的最佳方式。當時,準備應征的男青年不事生產,而“康莊馳逐,窮巷蹋鞠”,汝南郡人(今上蔡)桓寬目睹此景,擔心國家經濟受損,憂心忡忡地寫下了著名的《鹽鐵論》。

  不過,漢朝人的尚武精神深入骨髓,球是一定要踢到底的。直至漢末三國鼎立時期,《太平御覽》中仍記載,在會稽郡“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這當然不會是會稽郡才有的情況。所以,在漢朝,如果你球踢得好,絕對不用像高俅一樣憋到碰見宋徽宗那天才出人頭地。

  當然,漢朝踢球的好,跟今天的好標準是不一樣的,漢代的蹴鞠比賽對抗激烈,場面野蠻,當真殺氣陣陣,“蓋象戎兵”。如果讓當時的著名球星霍去病將軍評價梅西和伊涅斯塔哪個好,霍先生勢必把頭搖成撥浪鼓,哪個都看不上,加圖索、德容這種體力值滿格的中場屠夫型選手倒可能勉強入眼。

  許昌宮里曾有座大型足球場

  因為蹴鞠練兵的重要性,漢代出現了一部專著《蹴鞠》,有二十五篇,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同為軍事訓練專著的《手搏》才六篇,《射法》也只有十一篇。唐代人張守節在給史記正義作注時說,《蹴鞠》中有《域說篇》,說明單是講足球場地就用了一篇。

  可惜,這部書在南北朝時已經失傳,后世學者推測張守節見的應是孤本。今天留存下來的漢代足球文字,只有東漢李尤的《鞠城銘》、何晏的《景福殿賦》和卞蘭的《許昌宮賦》。

  李尤是東漢早期人,曾被舉薦到京城洛陽做官,他的《鞠城銘》,是寫給一個剛建成的足球場的。銘文總共十二句話:“員鞠方墻,放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立長平,其列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鞠政猶然,況乎執機。”

  有場景描寫,有規則描述,還品頭論足,這段文字雖短,卻很耐琢磨。這座鞠城究竟在不在洛陽不得而知,但洛陽城里確實是有足球場的,《三國志·魏明帝紀》中,有公元233年“洛陽宮鞠室災”的失火記錄。

  到了東漢末年,曹操的干兒子、南陽知名寫手何晏在許昌皇宮內新落成的景福殿參觀后,寫下了《景福殿賦》,無意間留下了應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描述有明確地址的足球場的文字:“(景福殿)其西則有左磩右平,講肄之場。二六對陳,殿翼相當。僻脫承便,蓋象戎兵。察解言歸,譬諸政刑。將以行令,豈唯娛情。”

  這座足球場,時人卞蘭也印象深刻。卞蘭的姑姑是曹操的老婆,作為皇親國戚,卞蘭也常有機會跟隨皇帝在這座球場里坐一坐。他有感于場上球員們的矯健身姿,留下了“設御座于鞠城,觀奇材之曜暉,二六對而講功,體便捷而若飛”的句子。

  今年5月下旬的一個艷陽天,我從許昌市出發探訪東郊的張潘漢魏故城——何晏和卞蘭留下文字的地方。沒指望能找到有關蹴鞠的蛛絲馬跡,因為許昌市博物館退休館長甄慶豐告訴我,地面上如今能看到的只有皇城西南角的毓秀臺,是當時皇帝祭天的地方,現在是個道觀。烈日下,古城原址上果真只有麥浪起伏,走動的人都很少,孤零零的故城遺址牌坊和二三十米高的毓秀臺遙相對望。

  特意到甄莊村一帶走了走,這是當年皇宮所在的位置,只是世事變遷太快,別說足球,就是十年前的老村址也已被放棄,居民都搬到了公路邊。老村的院落里長滿了草,放羊的村婦問我是干嗎的,我吞吞吐吐,沒好意思說出蹴鞠倆字——足球對這里而言,已是太遙遠的話題。

  每隊十二人,一半都是守門員

  何晏等人的描述,是后世研究漢代競技足球場地、規則的主要資料。漢代的球場到底什么樣呢?

  首先肯定是大,不然不會稱為鞠城。西晉陸機曾在詩文中說,東漢開國重臣馬援的兒子馬防家中建的鞠城“彌于街路”,也就是跟街道一樣長。

  其次,鞠城是方形的,周圍有圍墻,鞠城中有十分華麗、勢如鳥翼的附屬建筑——鞠室,即“員鞠方墻”、“殿翼相當”。此外,如何晏所述,鞠城中有一個“左磩右平”的檢閱臺,這個高臺是供皇帝和大臣欣賞比賽的地方,左邊有九級臺階供群臣步行,右邊則是平的斜坡,供皇帝的輦車上下。

  李尤的“法月衡對,二六相當”這句,曾給研究者帶來頗多迷惑,法月是效法一年十二個月,上下兩句都隱含十二之意,但究竟哪句是講球場建筑,哪句是講上場比賽人數鬧不清,唐代人的注釋就有了分歧。當代學者參考何晏和卞蘭的說法分析,上句應指鞠室,也就是球門,一邊六個,橫向相對;下句是說比賽人數,一邊六個,共有十二個人。

  漢朝一支球隊的人數就是六人嗎?唐代寓居在今開封、鄭州一帶的知名學者李善給何晏的文章做過注釋,他認為,“二六蓋鞠室之數,而室有一人也”,也就是除了場上的六人,每個鞠室前也都安排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干什么的呢?除了守門,我們想不出這個人還能干點兒別的。況且,繼承漢代蹴鞠方法的唐代馬球確實是有守門員的。

  這樣,漢朝每隊的球員就是十二人,一半都是守門員。有人會覺得,設置六個球門太多了,但漢朝人講究效法自然,其場地和人數是和天圓地方及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改了反而不倫不類。

  漢代鞠室應該不大,東漢人寫的《前漢紀》中記錄呂后殘害戚夫人的事,砍去手足,“使居鞠室中”,說明鞠室應該是很狹小的。體育史學者唐豪曾繪有一幅漢代足球場示意圖,場地兩端的球門非常小,貼地而立,比守門員要矮得多。

  漢朝比賽已有裁判和副裁判,也有完備的規則。裁判要公正執法,不能吹黑哨,“不以親疏,不有阿私”,讓雙方心服口服。當時比賽的具體規則現在已經無從可知,但以進球為目的、對抗激烈卻是肯定的,何晏已經明說了,“僻脫承便,蓋象戎兵”,雙方都在找對方漏洞,跟打仗沒什么區別。古代足球研究者、江蘇師范大學的趙明奇教授考證資料認為,當時兩名敵對球員相遇,在身體接觸時可以相僻來擺脫。“僻”是漢代摔跤的方法,把對方摔倒后就有了進攻的機會,當然,下手輕重也要看裁判的臉色。

  由此,不免想象,當時球場上的招牌動作一定不是踩單車、牛尾巴之類,而是擒敵拳式的抓腕砸肘、插襠扛摔甚至掏襠砍脖,當然也不會有人假摔,倒地完全是一種恥辱,又沒點球,摔倒了只能拍拍屁股起來繼續戰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6-1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