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民俗趣談 舌尖上的南北宋

2014/6/19 12:15:58 點擊數: 【字體:

    飲食消費與戲劇文藝消費,在兩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很大的比重。“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菜蔬。”兩宋人飲食與文藝兩大消費,可以概括為“吃喝玩樂”四字。

    兩宋人的日常飲食——他們物質享受的主要部分,竟然亦取與藝術享受共同的趨向——追求聲色之好。

    先看看他們所食中富有色彩的名堂:白炸春鵝、桔紅膏、紫魚螟脯絲、赤魚分明。二色灌香藕、三色水晶絲、四色饅頭、五色假料頭肚尖、七色燒餅、十色蜜煎跑螺、雜彩羹,百不舉一。還有清明之青團、端午之五色水團、五彩巧粽,中元之花花油餅、重陽糕上插的“剪彩小旗”(請注意,它們與后世京劇插在武生背上的小旗相似)都因色彩而逗人喜愛,引人飲欲。節日食品中最美的要數七夕的“果食花樣”與“果食將軍”。前者以“油糖蜜選為笑靨兒”,儼然是個美女,后者“被介胄,如門神之像”,故名“將軍”。食品中亦讓英雄美女同在!七夕還以瓜雕刻成花樣,以紅藍彩縷束數寸長嫩生生的豆、麥芽。一切巧技,恨不能盡在此夜施展。

    宋代各類食店酒館的裝飾,較之其他店鋪也更注重色彩。北宋汴梁瓠羹店“門前以枋木及花樣沓結縛如山棚”,“近里門面窗戶,皆朱綠裝飾。”酒家則“門設紅權子緋綠簾貼金紅紗梔子燈”。店堂內掛畫,杭城比汴梁更普遍;“名人書畫,在京師只熟食店掛畫,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這一切,包括茶坊掛畫,我們都能從《清明上河圖》中得到上述的印象。張紅掛綠也好,附庸風雅也好,目的都是為了吸引顧客進行,吸引顧客流連忘返,為了興隆生意,為了在競爭中取勝。

    茶坊亦是不甘寂寞之所在。“暑天兼賣梅花酒。紹興間,用鼓樂吹梅花酒曲”,茶樓多有都人子弟占此會聚,習學樂器,或唱叫之類,謂之掛牌兒。”原來茶樓多被“玩票”的人物占據,故而亦竹肉雜發,不勝鬧熱之致。

    飲食買賣中如此注重音聲之好的結果,自然使兩宋市民,尤其是那些商人小販的嘴上功夫和歌唱技巧得以提高。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傾向:某食品、某食店之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味美可口,同時也因為某販子、某店員吟唱得好聽。這種傾向的形成,也得助于統治者的獎勵與刺激。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6-1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