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呂的不僅有人,也有“神仙”。在中國,“八仙之首”的呂洞賓可謂家喻戶曉,在民間威望極高。
歷史上是否確有呂洞賓其人?他為何能成仙?另外,為啥“狗”不咬別人,專咬呂洞賓呢?
兩種身份
關于呂洞賓身世,學界存在兩種說法
傳說中,呂洞賓的神仙形象廣受喜愛。宗教學者馬曉宏介紹,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原名叫“呂紹先”。據介紹,呂紹先是唐代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人,祖父呂渭官居禮部侍郎,父親呂讓官至海州刺史。
武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已經46歲卻已三次科舉落榜的他,又到京城赴試,在一家酒肆被“正陽祖師”鐘離權點化,到終南山修道,改名為巖,字洞賓,開始云游傳道。因為在民間影響巨大,他64歲時被御賜“純陽子”名號。
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則稱,呂洞賓原本是李唐宗室。武則天稱帝后,大肆捕殺李唐宗室,其中一位宗室子弟隱居丹山石洞,改姓呂。因住在山洞,更名為巖,字洞賓。
雜耍之祖
玩雜耍的、剃頭的,祖師爺都是呂洞賓
民間對呂洞賓的崇拜,到了什么程度?純陽門第24代弟子袁吉安介紹,不僅道教人士尊呂洞賓為祖,雜耍藝人、藥販子、剃頭匠、制香人、賣豆人、磨鏡人、修鞋匠甚至乞丐,都尊他為祖師爺。
傳說當時有個舉人名叫紀曉堂,遭人陷害后經歷千難萬險,到終南山拜在了呂洞賓門下。然而,紀曉堂雖然心誠,但呂洞賓認為他不是成仙的料,便只教了他三百六十套雜耍技藝,也就是今天雜技的前身。
呂洞賓是修道之人,少不了有靈丹妙藥,民間也流傳了不少他讓人“起死回生”的故事。藥販子就拿他做祖師爺。
此外,呂洞賓被剃頭匠尊為祖師爺,也與一個傳說故事有關。相傳,古代有位皇帝對剃頭匠十分挑剔,稍微覺得不舒服,就將剃頭匠砍頭。后來,一位名叫羅真的剃頭匠受到呂洞賓庇護,才保住了性命。從此,理發行業便將呂洞賓視為祖師爺。
狗咬呂洞賓
歇后語的兩種說法
說起呂洞賓,人們多會想起一個歇后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傳說,呂洞賓成仙后,在一處河邊看到一名男子淹死在河里。他撈尸上岸,殺了路邊一條狗,取出狗心裝入男子體內救活了這名男子。不料男子醒來后破口大罵:“我本想死,為何要救我?”呂洞賓無奈,用泥土捏了個心臟填進狗的胸膛,狗復活后張口向呂洞賓咬去。后來,這個故事被人們流傳為“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不過,馬曉宏卻講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傳說呂洞賓成仙之前屢試不中,與同鄉茍杳結為異姓兄弟。呂洞賓見茍杳一表人才,便幫他娶妻,并資助他進京趕考。后來,茍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而呂洞賓卻因家中失火,搭了一間茅屋生活。
呂洞賓決定找茍杳幫忙,但在茍杳家一待月余,一分錢也沒得到。呂洞賓以為對方忘恩負義,一氣之下回到家中,才發現茍杳不僅給他家蓋了新房,還送給他一堆金銀財寶。
從此以后,呂茍兩家倍加親熱,“茍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故事也漸漸傳了出去。因“茍杳”與“狗咬”同音,后來就變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狗咬呂洞賓”的由來之一
相傳,呂洞賓成仙后,有一天,在一處河邊看到一名男子淹死在河里,感到十分惋惜。
于是,他將尸體撈上岸,并且殺了路邊一條狗,挖出狗心裝入男子體內,救活了男子。
男子醒來后破口大罵:“我本想死,為何要救我?”呂洞賓無奈,用泥土捏了個心臟填進狗的胸膛。
狗復活后張口向呂洞賓咬去。這個故事便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來歷之一。記者 姬中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