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清末京城曾辦首場現代足球賽 在天安門前舉行

2014/7/7 11:31:51 點擊數: 【字體:

  如火如荼的第20屆“世界杯”足球賽,眼下在位于南美的巴西激戰正酣。足球源于蹴鞠,也稱蹴球、戲毬、蹋鞠,在中國已有2300多年歷史,在北京的歷史也有一千多年……

  唐代薊城蹴鞠原為“御寒”

  唐代在今天的北京一帶設有“幽都縣”,天寶十四年(755年)“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今北京)起兵叛亂,次年自稱“大燕”皇帝,建都薊城,稱范陽為“大都”。當時薊城的建筑規模不大,人口也不多,而隨后短短的十幾年便有了很大發展,并有來自唐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的商客居于城中,進行商貿活動,他們還將盛行于唐都的蹴鞠帶到了薊城。據傳,來自唐都的商客蹴鞠并非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御寒。與唐都長安相比,薊城處于北方,每至冬季天氣異常寒冷,所以從每年的10月開始,這些唐都商客便以蹴鞠舒筋活血,增加熱量,從而增強抵御北方寒冷氣候的能力。此后這種獨特的御寒方式受到薊城人的青睞,紛紛以蹴鞠御寒,后演化為一種競技活動。

  《范陽拾記》載:“薊之蹴鞠始傳于長安,每至孟冬(即農歷十月)行之,皆為消寒之效。”“蹴鞠者,聚于城郭之外,蹴鞠或傳于足(腳)下,或越于首(頭)上,其技變幻萬千,其形游龍戲鳳,引路人觀之悅之。”由此可見,遠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的北京地區已有了原始的足球運動。

  遼陪都南京城已有“足球比賽”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以后,宋遼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并多有交往。其中北宋的使臣出使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時,多自汴京(開封)北上,經幽州城(今北京市區西南部),出古北口至遼上京。遼會同元年(938年),遼將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由此這里便成為北宋使臣出使遼國的驛站。北宋使臣暫住時,曾在驛館內“蹴鞠而樂”,并以射門“數多者勝”。此后這種活動也被遼國人學會,閑暇時“聚于城郭之外,群逐而樂”。據傳當時已有了充氣的球,游戲時,參與者分為兩隊,分別向對方的“球門”射球。但當時多是用手或頭將球投入對方的“球門”之內。《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當時參與這種活動的人并不多,只在與北宋使臣有些交往的契丹官員及家屬中時有玩耍。

  《燕京雜錄》載:“蹴鞠,源自汴梁(開封),初為宋臣戲樂之趣,都(幽都)人遂習之。”盡管當時這項活動尚未普及,但可以說明,蹴鞠不但成為漢族人的一種娛樂形式,也被少數民族(契丹人)所青睞。

  明代京城蹴鞠盛行一時

  到了明代,蹴鞠在京城更為盛行,參與者既有明軍、太監,也有寺院中的道士、和尚。據傳明成祖朱棣最初被朱元璋封為燕王,鎮守北平時,就是個蹴鞠迷,閑來無事便帶著一些手下人以蹴鞠為樂。“靖難之役”以后,朱棣當了皇上,隨后遷都北京,蹴鞠便被他禁止了,理由是防止“聚眾反叛”,但民間私下里仍然有蹴鞠者。當明代政治穩定以后,物質生活日漸豐富,各種球戲活動廣泛流傳,連宮中的蹴球活動也十分盛行,皇帝、皇子、皇后、嬪妃和宮人們都喜好蹴球。《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便生動地描述了明宣宗朱瞻基觀賞侍臣蹴球的情景。此外宛平縣、大興縣一些寺院的道士、和尚也有樂于蹴鞠者,郭承儀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本是宛平縣一座道觀里的道士,年輕力壯,甚好蹴鞠。據傳,他可以用全身各部位蹴鞠,并讓球繞身滾動不墜,名噪京城,算得上是當時最著名的“球星”了。

  有史料記載:明代京城蹴鞠活動中,曾有鄭重其事的球門“社規”:“初起,球頭用腳踢起與驍色,驍色挾住至球頭右手,頓在球頭膝上,用膝筑起,一筑過。不過,撞在網上攧下來,守網人踢住與驍色,驍色復挾住,仍前去頓在球頭膝上,筑過。左右軍同。或賽二籌,或賽三籌,拈鬮分前后,筑過數多者勝,眾以花紅利物酒果鼓樂賞賀焉。”不但有明確的比賽規則,還有一定的獎勵。

  清末京城曾舉辦首場現代足球賽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此后這項運動在不少國家開展起來,并于19世紀末傳入北京,通州協和書院(今潞河中學)在北京地區最早開始了足球活動。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協和書院與匯文大學堂(今匯文中學)進行了一場足球賽,這是有史可查的北京最早的校際比賽。而一場“國際賽事”則在次年進行,那也是北京的足球隊首次挑戰外國球隊。傳說策劃這場比賽的是國畫大師吳昌碩。他曾留學英國,并因此熱愛上了足球運動。他回國后得知英國水兵有支球隊在北京,便組織一批學生與英國人對陣。

  1906年5月7日,北京歷史上的首場“國際比賽”在天安門前右側的一片空地上舉行,竟有幾千名北京人前來助陣,經過一場激烈的比賽,最終是“協和書院隊”以2比0戰勝了“英國水兵足球隊”。英國人輸了球之后憤憤不平,并找了一個很滑稽的理由,說北京隊員的辮子太長,跑起來飄來蕩去,扎了英國球員的眼睛,嚴重干擾了比賽。

  到了宣統二年(1910年),北京的足球運動已有了一定的規模,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和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等學府都紛紛組建了自己的足球隊。1914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運動會,由清華、匯文和協和三校組成的華北足球隊獲得了亞軍。

  此外,這三所學校之間又有三角對抗賽,足球賽也是其中的重要賽事,從1913年到1917年,三角對抗賽的足球比賽堪稱京城球迷的盛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晚報(2014-07-0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