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非享用的“火鍋”
三彩雙魚瓶
最近,本報報道了即將于7月26日亮相揚州博物館的“紫禁城·揚州·大運河——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展”,故宮博物院精選了不少與揚州有關的珍貴文物,讓廣大市民大開眼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不少揚州出土的“寶貝”。記者昨從南京博物院獲悉,這個暑假,南京博物院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通過本報邀請揚州的學生們一同參與,值得一提的是,將有不少揚州文物亮相“博物館中的人文歷史課堂”之中。
都有哪些互動活動?
親密接觸文物復制品、去野外考古
這個暑假,是南京博物院重新開館后的第一個暑假,南京博物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特意籌備了“文博夏令營”,幫助中學生在書本知識之外領悟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使其從“知之”走向“好知”,最后達到“樂知”。
“想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假期嗎?揚州的學生們不妨到南京博物院來吧!”據(jù)這位負責人介紹,南京博物院首屆中學生文博夏令營將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本月15日開始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體驗活動分為傳統(tǒng)剪紙、惠山泥人制作、傳統(tǒng)中國結編織等內容;本月19日博物館中的人文歷史課堂,則邀請初二至高三學生參與,屆時,將有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展覽,通過現(xiàn)場參觀與專家的解讀,讓學生們了解中國古代燈具、炊具、茶具、餐具、酒具、瓷器、繪畫等都是從哪里來,具有什么特色和價值,其間,還有一些重要文物的復制品,讓學生們親密接觸。
會有哪些揚州寶貝?
“這次中學生人文歷史課堂中,不少揚州出土的精美文物成為教育工作者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典型樣品。”南京博物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博物館中的人文歷史課堂中,將有不少揚州的文物走進學生們的視線。
錯銀銅牛燈
說到中國古代燈具,就不得不提2000年前精美絕倫的錯銀銅牛燈,1980年出土于江蘇揚州邗江東漢墓,該銅牛燈通體光滑,工藝精湛,專家認為,漢代青銅燈具是集實用、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頂尖之作,其環(huán)保意識和設計領先西方國家一千多年。
銅牛燈由燈座、燈盞、煙管三部分組裝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燈座是一俯首站立、雙角上聳、四足矮而敦實、尾卷曲向上、雄渾壯碩的黃牛。牛腹中空,背負圓形燈盤,燈盤一側設置扁平把手,便于轉動燈盤,盤上飾兩片可以靈活轉動的燈罩,其中一片刻鏤空菱形斜方格形紋,起到散熱、擋風和調光的作用。燈罩上緊扣穹頂形罩蓋,蓋頂之上均勻彎曲的煙管與牛頭頂上方凸出的短管緊密套接。當燈火點燃時,所產生的煙塵通過煙管導入燈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從而確保室內空氣的清新。
江都王陵出土的“火鍋”
提到中國古代炊具,前幾年在江都王陵出土的“火鍋”就很有特色,這可是2100多年前江都王劉非一人獨享的大火鍋。這件體格較大的銅器有70多斤重,看上去是個帶蓋的鼎,蓋為圓頂,兩者以子母口相合,但掀開蓋子,里面卻分成了格子,類似于今天的鴛鴦火鍋,只不過鴛鴦火鍋僅分兩格,劉非的火鍋則分為五格。這五格分別盛放什么食物呢?考古專家認為,應該是放置不同的肉食品,如豬肉、牛肉、羊肉、狗肉、鹿肉等,分在不同的格子里煮,味道不會混在一起擾亂味覺,從而盡享各種美味。
唐代茶杯酒杯
“如果想看中國古代茶具、中國古代酒具,南京博物館收藏的揚州唐代遺址出土的茶杯和酒杯,也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物。”南京博物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唐代的揚州城繁榮程度僅次于京城長安、洛陽,是中國東南地區(qū)最為著名的唐代城市,因為商品經濟的高度發(fā)達,那時候的揚州市民生活相對富裕,反映喝酒、飲茶的用具在唐城遺址歷年的考古發(fā)掘中更是屢見不鮮,南京博物院歷史館就收藏有不少唐城遺址出土的唐代酒具與茶具,專家推測,揚州出土的三彩雙魚瓶極有可能就是唐代的酒瓶。
這只三彩雙魚瓶為河南鞏縣窯出品。揚州并不是唐三彩的產地,但卻是唐三彩集聚處。三彩雙魚瓶高23厘米、口徑4.5厘米,瓶體似圓柱形,魚口、目、鱗、脊一應俱全。雙脊間有穿系小孔,便于系繩,既實用又美觀,反映了晚唐制瓷工匠在設計上的高度造詣。魚眼球凸出呈黑色,二魚中間各有上下兩個小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分綠、黃、褐三色,互相浸潤、交融,形成斑駁燦爛的彩色釉;從該器物的造型來看,應屬于晚唐或五代的作品。該器物呈雙魚形,魚是民間最常用的饋贈佳品,也是唐代崇尚之物,雙魚寓意連年有余,和諧美滿,吉祥合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