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官渡古鎮或重現“古渡漁燈”景觀

2014/7/24 16:02:59 點擊數: 【字體:


  經過三年多的不斷修改完善,《官渡古鎮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近期通過了審批。未來,官渡古鎮將以全面的文化遺產保護為基礎,打造集傳統文化展示、傳統風貌與民俗體驗、特色商業、休閑、創意、商務、居住等多元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古鎮、活力古鎮,成為官渡區、乃至昆明市文化中心的重要品牌。

  規范范圍約150公頃

  2011年底,按照遺產保護、民生改善、經濟文化發展共贏的要求,受官渡區委托,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與昆明市規劃設計院合作,啟動了《官渡古鎮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編制工作。

  規劃范圍東至彩云北路,西至廣福路,南至云大附中,北至珥季路,涉及螺峰村、尚義村、王家村、秀英村、西莊村、六谷村6個自然村。規劃范圍約150公頃,其中,73.89公頃在紫線劃定方案的規劃控制范圍內。

  通過舉行多次專家咨詢及論證會,對項目價值梳理,專家們認為,官渡古鎮是環滇池地區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及聚落發展的最重要完整之見證;是昆明近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商貿集鎮;是環滇池地區歷史遺存眾多的文化遺產聚集區。

  核心嚴控 外圍放松

  《官渡古鎮保護與更新規劃方案》中提出了堅持“核心嚴控,外圍放松”思路。對于古鎮片區將立足保護,核心保護范圍將嚴格按照文物、歷史建筑修繕方案進行,除對破壞文物、歷史建筑本體及其周邊環境真實性、完整性的不協調建筑進行風貌恢復外,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

  保護的要素將采取點、線、面的方式。點:包括古鎮內1處國保、2處省保、4處市保、1處區保、8處歷史建筑、5處傳統風貌建筑予以保護、修繕、改善,保護名木古樹、古井、古橋等歷史環境要素;線:保護寶象河、傳統街巷線形要素及其形成的傳統格局。以老寶象河為軸、周邊魚骨狀灌溉水渠及之間分布的農田形成的官渡傳統農業灌溉體系。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寶象河堤高于周邊用地的“地上河”特征是官渡古鎮反映滇池周邊人類認識、改造自然能力的重要見證,規劃予以保護;面:整個保護范圍內進行風貌控制(官渡古城+西莊村+六谷村)

  三區互動發展

  古鎮開發及建設將采取分區互動(兼顧運營)的方式。結合國內歷史街區、古鎮古村發展的成功經驗,綜合考慮文化旅游業態規模和步行尺度,并積極融入城市、發展多元化產業,基于古鎮歷史文化的休閑、餐飲、住宿、辦公、居住職能,立足本地及區域文化需求、同時滿足旅游需要,規劃建議將古鎮區分為三區互動發展

  官渡古鎮核心區位于古鎮西側,歷史上官渡古城所在區域,以承接旅游為主。將以水為魂,恢復渡口、于城東側護城河位置開挖水系,布置濱水文化、商業和休閑功能,重塑官渡古鎮因水而興的文化景觀,并通過水岸、十字街、中心廣場等聯系觀音寺、法定寺、土主廟、金剛塔、魁星閣等文物點,構筑遺產網絡。整體風貌以傳統城鎮商業街區風貌為主,以一顆印等傳統院落為輔。

  西莊、六谷傳統院落文化休閑體驗區,位于古鎮東側,整體風貌以傳統村落一顆印院落風貌為主。功能以院落內部的體驗式酒店、酒吧、畫廊、創意工作室、特色會所為主,兼容部分居住功能。結合九轉花街和六谷村傳統街巷,構筑遺產展示網絡。西莊村東側增設水面,重現壩潭煙柳文化景觀,塑造文化休閑區入口。

  重塑“古渡漁燈”文化景觀

  旅游開發建設是本次規劃的重點。在新規劃中,提出了“塑造節點、構筑網絡、整體提升”的模式。以古渡口、新碼頭、官渡八景塑造特色文化景觀節點,通過新老寶象河、水渠體系、歷史街巷構筑文化景觀網絡,通過積極保護、整體創造,達到現狀(一、二期)整體提升的目標。

  塑造節點將重新恢復一批歷史景觀。古渡口,將古鎮主入口選在鎮西側,新增水面,重塑“古渡漁燈”文化景觀。于觀音寺北復建云臺宮,山門前挖一水池,重現月映云臺景觀;修繕五谷寺,于五谷寺西側恢復滇南草坪景觀,通過草坪、雕塑,展現歷史上九轉花街集市勝景。

  此外,灌溉體系的沿用及改造,將沿用以寶象河為軸,兩側延伸灌溉水渠的魚骨狀傳統灌溉體系作為景觀水系使用,彰顯官渡古鎮在昆明水利、農業發展史上的重要價值,并利用老寶象河與新寶象河水位高差的自然流向、現有坑塘,形成極富特色的水體景觀。

  對于古鎮旅游將構筑網絡,利用歷史街巷的組織游線。包括宗教、民俗文化游,寶象河歷史文化景觀游,明清民居建筑探訪游,商貿古鎮風情體驗游。結合旅游線路的設置,布置游客服務中心2處,游客服務站7處。

  通過一系統的規劃調整,未來的官渡古鎮將實現整體提升,形成歷史文化資源點的網絡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化景觀的物化;與城市文化資源點通過沿廣福路大型水面、新老寶象河聯系成為整體;通過物化官渡八景、非遺展示,增強官渡古鎮歷史文化的可感知性,提升其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成為新昆明重要的文化名片。記者吳勁松報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昆明日報(2014-07-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